三国后期被谁统一(三国后期谁统一天下)

2024-04-07 08:58:46 综合百科 投稿:LE
最佳答案1、司马炎。有句俗语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可以冲侧面反应司马昭以及他的老爹司马懿是没有当上皇帝的,他们皆是魏臣。2、三国一统是司马炎干的,他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长子,出身于236年,死于290年。公元265年,他老爹晋王司马昭归天,他继位晋王,同年12月夺了

三国后期谁统一天下

1

1、司马炎。有句俗语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可以冲侧面反应司马昭以及他的老爹司马懿是没有当上皇帝的,他们皆是魏臣。

2、三国一统是司马炎干的,他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长子,出身于236年,死于290年。公元265年,他老爹晋王司马昭归天,他继位晋王,同年12月夺了曹奂的皇帝宝座,改国号晋,史称西晋。280年以杜预等人为首领的伐吴大军攻破建业,灭东吴,一统天下,结束了中原近百年的割据乱世。

3、但西晋也是个短命王朝,265年建国,316年便被灭了,而已中原一统的年头开始算的话,只有36年。在西晋统治时期朝政也不稳定,36年间就出了个八王之乱”永嘉之乱”。

4、西晋灭亡后,司马遗族在南方又建了个东晋,定都健康,也就是以前东吴的京城。北方则别少数名族占了,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就是这时,刚一统的中原又四分五裂进入南北朝时期。到后来是隋朝统一了天下,华夏才终于走出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大乱世。

后三国时代,北周为何能同时得到天时地利与人和?击败北齐很轻松

2

但凡得天下者,都要具备天时地利以及人和,缺一不可。

三国时期,曹操得了天时,准确把握住机会反董卓、灭袁绍、败吕布、退马超,从而拥有了北方偌大的中原地区。他的儿子曹丕,才有建立曹魏的基础。而孙权只得了地利,拥有江东八十一郡,以长江天堑为阻挡曹操集团的重要屏障。因此才能建立偏安一隅的东吴帝国。刘备占据了人和,荆州、益州中产以上的贵族(那时候老百姓的拥护算不上什么人和),无不欢欣鼓舞,喜迎王师。刘备才拥有了巴蜀之地,建立蜀汉帝国。

与此同时,刘备的蜀汉,还拥有地利优势。四面环山,出口就那么几个,这才保证了蜀汉帝国延续了43年之久。

因为他们不能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说他们任何一方都无法真正统一天下。到了后三国时代,也就是南北朝的北周、北齐、南陈时期,北周为何能吞并北齐,从而为隋朝统一天下打下基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拥有天时地利与人和。

一、北周武帝宇文邕,准确把握住了天时。

宇文泰和高欢,把北魏给瓜分了。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了北齐。按比例来说,北魏大部分地盘都在北齐手里,而北周只占据了关中地区,实力和北齐无法比拟。

因此,当年那些风评专家们,一直都不太看好北周,他们对北齐这只股票非常看好,认为北齐有统一天下的潜质。

结果让这帮专家大跌眼镜的是,北周居然吞掉了北齐。而隋朝又在北周的基础上统一了天下。这是为什么呢?

宇文泰的另一个儿子宇文邕继位以后,首先除掉了权臣宇文护,夺取了北周的军政大权。这个时候他没有急着对北齐下手,而是在坐等天时。

此前北周对北齐的多次战争,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所以宇文邕也明白,在没有实力质变的情况下,还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好。

果不其然,没多久机会就来了。南陈新上台的皇帝陈宣帝陈顼,为了证明自身的合法性,发动了太建北伐。

这次北伐的目标就是北齐。北伐初期,南陈取得大胜,淮河以南地区,全部收归南陈所有。北齐为了抵挡南陈的北伐,花了不少心血。所以就没工夫管西边的北周了。

北周武帝宇文邕看到了这个机会,那还得了?立马出兵东征,没多久便灭掉了北齐。陈宣帝陈顼都傻眼了:什么情况?有这样摘桃子的吗?

因此南陈立马出兵淮北,暂时拿下了淮北的大片地盘,打算和北周中分天下。可惜北周先发制人,击溃了南陈的北伐军,夺取了淮河南北的所有地盘。

太建北伐对南陈来说,功亏一篑,基本就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但是对北周来说,那作用就太大了,这使得北齐两线作战,无法抵挡北周的猛攻。由此可见,宇文邕对天时的把握有多准确了。

二、宇文泰创业的地方,独具地理优势。

宇文泰刚创业那会儿,很多人都不看好。为啥呢?因为地盘太小了,只有关陇一带。这些地方和中原的繁华是没办法比较的。

中原地区,不仅人口众多,而且财富资源也很多。当年袁术占据了南阳就敢称帝,还不是因为这里人多钱多嘛!

但是关陇地区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地势偏高,易守难攻。当年周朝、秦朝、汉朝,都是在这里发家致富,由此可见,这地方还是个风水宝地。

所以说,当北周集团实力弱小的时候,完全可以凭借关陇地区的地理优势,保证自己存活下去。解决完活下去的问题以后,那就是求发展了。

当年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凭借关陇地区的基础,拿下了蜀地。再以蜀地为大粮仓,向前线输送源源不断的粮草。

当年南梁侯景之乱爆发以后,梁武帝那几个不争气的儿子内讧不断。等梁武帝咽气以后,这几个儿子抢着要做皇帝。其中以坐镇荆襄的湘东王萧绎,和坐镇巴蜀的武陵王萧纪为首。

这哥俩内斗的时候,萧绎为了占据优势,居然与西魏的宇文泰合作,把弟弟萧纪给卖了。萧纪兵败以后,宇文泰顺利夺取了巴蜀地区。

所以说北周建立以后,不仅拥有关陇之地,而且还有巴蜀地区,这不就是汉高帝刘邦创业时期的基础嘛!

三、北周特殊的人才架构,为其赢得了“人和”的优势。

宇文泰所处的西魏,各方面实力都比不上东魏,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西魏和东魏打了几次以后,即使西魏赢得多,可同等损失的情况下,西魏受伤的程度更大。

比如说西魏有10万大军,而东魏则有30万大军。同样损失了8万人马以后,西魏只剩下了2万大军,而东魏则还有22万大军。

所以说,西魏面临的麻烦非常严峻,必须要通过军事改革,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府兵制就这么出台了。

府兵制的特点就是兵农合一,闲暇的时候种地,打起仗来就上战场。而且士兵们的装备,全都自己准备,西方的十字军东征时,也是这么个情况。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府兵制确立了一个等级森严的军事架构,也就是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

八柱国中,宇文泰是核心领导,元欣是西魏宗室,相当于摆设。此外的6位柱国,每一位手下管着2名大将军,这就有了12位大将军。每一位大将军手下,又分别管着2名开府,这就有了24位开府。

在这种森严的军事架构之下,西魏包括后来的北周,在军事上充满了积极性。想要**厚禄?没问题,打仗的时候卖力点就行。

府兵制吸纳了大量地方豪强的部曲进入官军行列之中,这也使得北周朝廷拥有了大量地方豪强的支持。

老百姓始终没什么话语权,但是手握一定兵权的地方豪强,那绝对是重要的拉拢对象。很显然,北周做到了这一点,得到了“人和”的优势。

总结:北齐至少在“地利”和“人和”上吃亏。

北齐的地盘够大,但也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腹背受敌。除了老冤家北周以外,北齐的南边还有南陈,北边还有突厥,都是相当强大的对手。北齐需要同时应付3方面的敌人,你说压力大不大?

最关键的是,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天堑可以作为屏障,完全需要依靠兵力部署来解决边境问题,这日子就难熬了啊!

再加上北齐的皇帝,一个个都出了奇的“变态”。开国之君高洋,滥杀无辜,大兴土木,34岁就把自己给喝死了。高洋的弟弟高演,疑神疑鬼,27岁就把自己给吓死了。高演的弟弟高湛,滥杀宗室和大臣,32岁也把自己玩死了。

最后一位亡国之君高纬,那可真是一朵奇葩啊!为了逗红颜一笑,高纬在即将攻下城池的时候,按下了暂停键,等着爱妃冯小怜来观赏。结果冯小怜化妆化了2个小时,等她来的时候,北齐已经败下阵来了。

这一堆奇葩君主聚集在一起,得亏北齐的家底厚实啊,要不然早就被他们败光了。所以说北齐也没有“人和”这个条件。失去地利与人和,能偏安一隅就不错了。

三国最后谁统一了天下

3

晋武帝司马炎

三国最后统一天下的是司马炎。三国末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控制魏国实权。魏国灭掉蜀国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废掉魏帝,自己称帝,建立晋朝。然后继续攻打吴国,公元280年吴主孙浩奉玉玺投降。司马炎在朝堂之上指一凳子曰:孤设此座,等卿久已。吴主孙浩也说:臣在江南也曾设此座恭候陛下。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后期 天下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