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照西京是哪里 西京是哪里

2024-04-02 20:50:53 旅游百科 投稿:LE
最佳答案西京是西安、大同、洛阳等地。西京是封建王朝国都的“京号”,意为西边的京城,当一个朝代实行两京制度或者多京制时,根据都城相对方位将首都和陪都进行的命名。在我国,西京通常指的是十三朝古都长安(今西安)。西安也是沿用“西京”之称时间最长的城市。 古代常说的“东京

西京是哪里

1

西京是西安、大同、洛阳等地。西京是封建王朝国都的“京号”,意为西边的京城,当一个朝代实行两京制度或者多京制时,根据都城相对方位将首都和陪都进行的命名。在我国,西京通常指的是十三朝古都长安(今西安)。西安也是沿用“西京”之称时间最长的城市。

古代常说的“东京、西京、南京和北京”指的都是哪些地方?

2

京,即国都、京师。但凡城市名中带有“京”字,那这座城市在当时肯定是非常繁华的存在。由于历朝历代统治中心的不同,”京”的位置也有所不同,那么古代常说的“东京、西京、南京、和北京”都有哪些城市呢?

历史上最早称为“京”的城市就是西周的国都——丰京和镐京,合成丰镐,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沣水以西为丰京(周宗庙和园囿的所在),以东为镐京(周天子居住和理政之地)。

丰镐两京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城市,同时对后世的都城建设影响深远。

东京

最早的东京,指的是洛阳。虽然她很早就被作为都城,但真正被称作“东京”始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在北周平齐后,升洛阳为东京,置六府官,号东京六府。隋朝时,又被称作东都。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东都又被改成东京。

北宋朝时,其都城为东京,在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现在一提我国的东京,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她。开封,最早定名“启封”,取“启拓封疆”之意。后因避汉景帝刘启讳,更名为开封。在北宋当时,开封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达到顶峰,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

辽金时期,分设多个都城管理国家。它们所设的东京在今天辽宁省辽阳市。

西京

同样,相对东京,西京在不同时期,对应的也是不同地方。

最早的当然是和东京洛阳并称的西京长安,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曹魏黄初二年,长安称西京。隋唐时期,京都长安有时也称西京。

到了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凤翔为西京,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

而北宋时期的西京却是相对东京开封而言的,这时的西京指的是河南府,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西夏的西京为西平府,在今宁夏灵武市。

辽金元三朝西京为大同府,在今山西省大同市。

其实在民国时期,曾拟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建陪都,甚至直接更名西京市。

南京

最早的南京,指的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见于曹植《汉二祖优劣论》中。但并无官方改名称呼,可能是一种别称叫法。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置南京,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但所立时间很短,不到三年。

宋朝南京为应天府,在今河南商丘。

辽国时期南京为析津府,在今天的北京。

而金灭北宋,后迁都开封府,定开封为金代的南京。

明朝南京即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

北京

最早的北京,同样是唐肃宗时期所置,在今天的山西太原。

北宋时期,最初的北京是一个很大的行政区划,下辖十二个县,范围包括山东省德州和聊城、河北省邢台和邯郸、河南省安阳三省五市。后来庆历二年(1042年),建大名府为北京,在今天的河北大名。

辽时期没有北京一词。但有上京,意思上和北京差不多。其上京在临潢府(今赤峰市林东镇)

金时期上京为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大定府为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

上面“京”城市,东西南北有那么多,其实是因为“五京制”,即多个国家都城管理制度,最早见于唐朝。也有的是为了从方位上来区分都城。

所以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中京”,东晋到初唐,洛阳为中京。之后唐中京为京兆府(陕西西安);辽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县)、金中都大兴府(北京)

从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城市在一个政权、一个国家的变迁,各领风骚数百年。所以我们不要看不起或是小瞧任何一个地方或城市,也许她辉煌的时候,你那儿还是个破败的小山村呢;或许你现在看不起的小地方将来会一飞冲天呢,这谁又能说得清呢……

历史上的“西京”城今何在?其实大多不在西边

3

说起“北京”、“南京”、“东京”,人们都能很快反应过来是哪几座现代城市。这三座带“京”字儿的城市与日本的京都一道,构成东亚仅存的四座仍然保有“京”字的地名。很多人或许有过这样的一个疑问,既然北、南、东三个方位都有各自带“京”的地名了,为何又独独缺了一个“西京”呢?其实,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古代,就会发现中国曾经有过7座被称为“西京”的城市,那么,究竟是哪些呢?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历史?

作者:寒鲲

唐代李思训绘《长安宫阙图册》

有实无名的“西京”:西周至西汉的丰镐与长安

丰镐(今陕西西安)、咸阳(今陕西咸阳)、长安(今陕西西安)分别是西周、秦、西汉三朝唯一的京城,并没有明确推行“两京制”,所以也便没有正式被当时的政权称呼为“西京”的城市。不过,由于西周初年周公曾在河洛地区设置洛邑,并称其为“成周”,与宗庙与天子所在的“宗周”丰镐并立,“成周”负责坐镇周王朝在灭商以后得到的东方领土,“宗周”在担当天子居住与宗庙祭祀功能的同时,也有坐镇周王朝在灭商以前的西方固有领土的职能。宗周丰镐与成周洛邑,构成了西周时期在事实上的“东西两京”,为后世“两京制”的最终成型(东汉时期)奠定基础。

唐代李思训绘《长安宫阙图册》

西汉王朝始终保持着关中长安的本位政策,洛阳与其他留有行宫的城池没有太大区别,但西汉中后期儒士们已经在以“周公营洛”为标杆,号召统治者迁都洛阳了,王莽的“新朝政权”便响应了儒生的号召,将洛阳升格为“新室东都”,以长安为“新室西都”。“都”与“京”同义,可以说昙花一现的王莽新朝第一次设置了“两京制”,也第一次正式给了长安一个“西京(都)”的京号。

逐步正名的“西京”:东汉至隋朝的长安

东汉政权以洛阳为首都(并改名为雒阳),一下子就持续了一百八十年。由于东汉政权需要宣扬自家政权是西汉政权的延续,也就必须尊隆长安。因此,东汉政权便将洛阳称呼为“东京”,将长安称呼为“西京”,又将南阳称呼为“南都”,实行三都制,给予长安、南阳以特殊地位,从而为东汉政权继续维护西汉帝陵、宣扬自己是西汉的继承人提供制度上的方便。

接替东汉的曹魏政权,继续定都洛阳。曹魏以洛阳为中都,并按照方位设置了许昌、邺城、长安、谯城四大陪都,并分别配上“四方位”,给予东南西北京的称号,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施行“五京制”。其中,长安由于位于洛阳的西边、曹魏版图的西部,所以继续被称为“西京”,并为曹魏政权坐镇雍凉两州,防御蜀汉政权、西羌与西部鲜卑。接替曹魏的西晋政权并没有设置陪都,西晋崩解以后,有且只有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曾经以长安为西京,剩下的政权则并没有设置东西两京。

到了北周再度统一北方的公元577年,北周政权在新征服的北齐故土上以洛阳为东京城,并设置了“东京六府官”,“六府”是北周政权设置在新征服地域的地方重镇行政机构,它是对北周中央六府(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的“照搬”,从而直接与中央六府对接工作,北周在并州(晋阳)、相州(邺城)等北齐当年的重要城市,都设置了这种全权行政机构。那么相对的,北周的首都长安很可能在当时也便被称为“西京”了——不过,由于北周在设置东京后只存续了四年便被隋朝所取代,并没有史料可以直接证明长安在北周末年便被明确称为“西京”。紧接北周的隋文帝时期,定都长安并且营建大兴城(隋唐长安城),并没有明确建立“两京制”。隋炀帝在仁寿宫变后接班,方才在营建并迁都洛阳后,以洛阳为东都,以长安为西都,长安也便再次正式成为西京。

隋朝在隋炀帝的一系列急政中走向了灭亡,李唐政权最终在隋末大乱中重新统一天下。除了武则天的武周时期与唐哀宗被朱温控制的傀儡时期以外,李唐政权几乎始终以长安为帝都所在,同时是唐王朝的“西京”。

摇摆不定的“西京”:唐朝的长安与凤翔

唐朝在建国以来一直叫长安为“京师”,直到公元742年(唐玄宗时期)才第一次以长安为“西京”。公元757年,由于唐肃宗曾经在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驻跸指挥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因此改以凤翔府为“西京”,改称长安为“中京”。公元762年,由于安史之乱逐渐平定,便不再称呼凤翔府为“西京”,中京长安也被改称为“上都京兆府”,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唐朝灭亡。

在整个唐朝,长安被明确设置为“西京”的时间只有短短15年(公元742年到公元757年),凤翔被明确设置为“西京”的时间则更短,只有5年(公元757年到公元762年)。但是,长安城毕竟是做了一千多年的西部京师,习惯上还是会把长安称为“西京”。长安之后,凤翔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个被明确授予“西京”称号的城市。

在从周朝到唐朝的两千年历史之中,以农耕产业为基础的华夏文明始终以关中平原与河洛平原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安(及其前身丰镐、咸阳)与洛阳各自位于关中平原与河洛平原之上,实现大一统与北方一统的王朝也往往将其帝都选在长安或洛阳。这种摇摆于“东西两京”之间的周秦汉唐定都规律,其实正是关中与河洛在周秦汉唐时期位于整个华夏文明战略中心的体现,甚至即便官方没有授予长安以西京的称号,民间也会在习惯上称呼长安为“西京”或“西都”,这种习惯甚至影响到了宋元时期,著名元曲大家张养浩的一句:“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千都做了土”,便是明证。

“东京”变“西京”:五代十国时的洛阳

后梁政权取代唐朝之后,便以首都开封为东都、以陪都洛阳为西都,而后虽有后唐政权再度以长安为西都,但取代后唐的后晋、后汉、后周乃至北宋,则先后把位于南北大运河枢纽的开封当做首都,并称其为“东京”,相对的“西京”则被安排给了洛阳。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要知道洛阳在唐末以前的历史中,总是以“东京”“东都”为其京号的,却因为关中与中原地区在唐宋之际的持续衰落,而变成了五代政权与北宋政权的“西京”。

除了北方的五代政权有设置西京外,南方十国之中的南唐、吴越两国也有设置“西都”,南唐国的“西都”便是国都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市,与南唐陪都东都江都(今扬州)并称“东西两都”;吴越国的西都则是首都杭州,与吴越陪都东都越州(今绍兴)并称“东西两都”。所以,金陵(今南京)与杭州也曾短暂做过东南割据政权的“西京”城。

由盛而衰的“西京”:宋辽夏金时的洛阳与大同

北宋政权实行“四京制”,分别设置“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京”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而洛阳作为北宋的陪都,保有了“西京”的名号,洛阳在当时甚至成为中原士人的文化中心,二程在此开创“洛学”,司马光在此编著《资治通鉴》,如欧阳修等文豪又多有在洛阳任官创作的经历。南宋偏安后,只是以杭州为“临安”,在理论上并没有放弃已经被金国所占领的北方四京,可以说,洛阳依然是南宋政权在名义上的“西京”。

与两宋政权同期存在的北方辽、夏、金政权,也学着中原政权的模样,设置了西京。辽朝与金朝的“西京”,都是大同府,也就是今日的山西省大同市。大同由于始终处于辽金版图的西部重心地带,所以获得了两百年左右的辽金西京地位。与宋辽金并立的西夏,以其首都兴庆府为“东京”,以军事重镇西平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为“西京”,从而模仿中原政权形成两京并列的形制。

洛阳城复原图

辽宋夏金以后的元明清三朝,在长达七百多年的时间里,均未曾设置过西京或西都,所以西京、西都之名号,便没有像南京、北京那样从“京号”转化为地名,这才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综上,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7座“西京”城,它们的名字与对应的设置西京的朝代分别是: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陪都、曹魏陪都、北周首都、隋初首都、唐朝首都、后唐陪都

凤翔(陕西凤翔):唐朝陪都

洛阳(河南洛阳):后梁陪都、后晋陪都、后汉陪都、后周陪都、北宋陪都

金陵(江苏南京):南唐首都

杭州(浙江杭州):吴越首都

大同(山西大同):辽朝陪都、金朝陪都

西平(宁夏固原):西夏陪都

唐代李思训绘《长安宫阙图册》

(原标题:历史上的那些“西京”城)

来源:*

流程编辑:付善元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西京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