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发明出来的时间(杂交水稻发明出来有什么意义)

2024-03-24 20:27:14 综合百科 投稿:LE
最佳答案杂交水稻发明出来的意义如下:选育出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提高了水稻的单产,选育了和杂交了更优质更好吃的米质;选育了更多的新品种,适合更多的地区种植,和大面积推广;对水稻的抗旱性,抗病性,结实率,都有很大的贡献,

杂交水稻发明出来有什么意义

1

杂交水稻发明出来的意义如下:

选育出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提高了水稻的单产,选育了和杂交了更优质更好吃的米质;选育了更多的新品种,适合更多的地区种植,和大面积推广;对水稻的抗旱性,抗病性,结实率,都有很大的贡献,能解决中国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

浅论杂交水稻带来的巨大意义

2

前几天,我发表了包产到户后增产的讨论,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些网友说增产早人种子化肥的作用,那农民的积极性不算么,我在这里回答,农民的耕田积极性,是一个方面,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种子化肥,育种技木,及耕作技术,这四个技木,尤以种子最看要

我们学过政治经济学,知道生产力是最活动最充满生命力的因素,生产力包括劳动者技能,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从古至令劳动者的生产技能是一个方面,但科学技术的创造力才是最能动的,古时原始农业,刀耕火种,极端落后,进入进代农业精耕细作,用牛马当生产工具,手工栽种,效率虽慢,但也先进了许多,土地也大量开垦了,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兴起,产量升高,虽然这样一种粮食,不管大小麦,水稻,红苕玉米,高梁土豆,要增产生产工具重要,所以要水利机械,几千年历史表明,一个非常优良的种子才是粮食增产的关健,以禾本科为例,以前小麦没良种产量好低,有了良种才高,玉米也是一样,有了杂交玉米产量达到一两千斤每亩,水稻也是在相同耕作方式水稻杂交可达六百公个每亩,而常规稻,最多三百公斤,这说明什么,种子才是增产最大因素,无论你牛耕,机耕,水利好,种子不好,增产不多,好的种子才是第一动力

劳动者的生产技能积极也可少量增产,包产以后,劳动者把田边户头都种上,扩大面积,去掉了许多经济作物,水果,林地也种粮食,虽增产了,但产量不大

自从杂交水稻等作物大量种殖,粮食才真正增产,,我们村上有几个一根筯,死活看不上杂交稻,说要肥,浪费钱,栽得少,肯定减少产量,栽得宽,肯定产不了多少粮食,结果几年下来,我们家家粮食丰收,多一半的粮食,哪几个种常规稻的老农民,年年不够吃,国家救济,直到八六年,政府强令种,才改种,结果87年一收稻,一季中稻也比两季多,还少人力,为什么呀,因为杂交水稻好呀,有口顺口溜叫要翻骚,种杂交,一挑产两挑(担的意思)所以呀,包产以后产量高,正是遇到了杂交水稻的产量,很多人片面夸大是人的积极性,如人的积极性重要为什么下放了种常规稻没增多少产量(增的粮全是多种了面积)单产增了多么

第二,杂交水稻的巨大成功,给农村的改革带来机遇,正因为杂交水稻成功了,推动改革在农村进行,农民种杂交再也不用花巨大的劳动数量工时,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城里做工,打工,从事工业商业,建筑业,第二,三产业才发展起来,试想还种以前的稻子,人们一年两三季的种稻,农活多产量不多,没时间从事工商业,城市改革开放,企业会招到人么,招来的工厂也难以招到劳动力,所以从这个层次上说,杂交稻的成功某种层度上说也关系了农村城市的成败,杂交水稻成果促进农村改革,从而为发展工商业做出巨大贡献

第三,随着改革的深入,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从事工商业获得了巨大的收入,农民也认识到工商业发展的巨大好处,相反农业收益都小得多,农村抛荒日多,所以国家应加大投入,反哺农业,振兴农村,加大新农村水利化,加大优良品种,实行机械化,发展多种经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最后,感谢***同志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感谢袁隆平院士为祖国作出的巨大贡献!祝全国农民新年快乐,全国人民新年快乐!

美国“购买”杂交水稻技术,亩产量超1000斤,为何比中国还高?

3

水稻是重要的世界性粮食作物,全球约60%的人口以水稻为主粮。中国作为第一个培育出杂交水稻并实现商业化育种的国家,对世界水稻的增产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杂交水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水稻的种植版图上,杂交稻的覆盖面积超过1600万公顷,占比达57%,产量占比达65%。据此推算,我国年产2.1亿吨水稻,其中就有1.36亿吨是杂交水稻。

据统计,我国的杂交水稻已推广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也包括美国。有意思的是,美国触及杂交水稻的时机比我国更早,但稻种培育一直存在“技术空缺”。

早在1926年,美国科学家Jones就发现了雄性的不育水稻,并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水稻的杂种优势现象,为育种指明了方向。但该发现并未引起充分重视,科学界未展开深入的研究,美国与杂交水稻失之交臂。

H3和F1均为杂交种,其余为常规稻种,杂种优势十分明显

直到1973年,我国率先完成了籼稻的三系杂交配套,全国组织大批的科研队伍对制种技术进行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杂交水稻的制种是生产优质种子、面向全国推广的重要环节,但也是难点所在。

杂交水稻的制种也叫异交栽培,研究初期很多专家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作物,开花期短,花器体积小,花粉一旦离体,短时间内就会丧失活力,因此不易接受外来花粉。而杂交水稻则必须要求异花授粉,这意味着父母本要同期抽穗、盛花期完美相遇。

在自然情况下,异花授粉的现象并不容易出现。一是因为水稻的花期并不固定,不仅受温度、光照的影响,还受到秧龄长短、秧苗品质、水肥条件的影响;二是因为水稻存在固有的发育特性:抽穗时存在严重的卡颈现象,籼型雄性不育系的卡颈穗率高达100%,包颈粒率为35%~40%,稻穗外露程度低,严重妨碍花粉的传播。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最初采用人工割叶、剥苞等措施,但劳动强度大,还会对植株造成伤害,容易诱发病害。困顿之际,育种专家转变思路,将目光转向了赤霉素:通过在见穗期和始穗期喷施赤霉素,促进水稻穗颈的节间生长,稻穗的外露率提至95%以上,父母本的花期相遇率提高15%~20%。

可以说,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是国内专家数十年经验与智慧的结晶,这也是美国所不具备的技术优势。因此,美国发展杂交水稻技术,最佳“捷径”就是从中国引进技术。

1980年3月,美国西方石油公司下属的圆环种子公司(RAPI)看准了杂交水稻的广阔市场,同中国种子公司签署了杂交水稻技术的转让合同。根据协议,双方合同期为10年,RAPI首期支付23万美元作为技术转让费,中国允许向美国出口杂交水稻的制种专利。

1980年,我国派出了水稻权威袁隆平、陈一吾等专家到美国传授技术,目的是培育出适合美国本土生态条件的杂交水稻。有了专家坐镇,技术援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内引进的南优2号、南优6号等四个杂交水稻组合一鸣惊人,每公顷产量高达11.1~11.3吨,折合成亩产量就是1480~1506斤,比美国的常规水稻增产30%~50%!

这一数据让美国的水稻种植户感到不可思议,惊呼其是“东方魔稻”。从产量上看,杂交水稻的表现无疑是超前的,因为即便在2021年,美国水稻的平均亩产量也只有1150斤左右,杂交稻的优势一目了然。

但美国杂交稻的研发并不顺利,RAPI遇到了多项技术难题,以至于被迫转让了该项目。一方面,亩产量是杂交稻的优势所在,但早期品种并不满足机械化的制种条件。美国水稻的生产体系高度机械化,农业人口仅占3%,每个农场负责数百公顷的耕地,因此杂交水稻的制种只能走向机械化,否则就难以推广。

另一方面,美国市场还特别强调杂交水稻的品质,要求精米率达到70%,整精米率达到50%,腹白度低,而早期的杂交水稻也不满足这一标准。

80年代末,西方石油公司重组,恰逢10年的技术援助合同到期,该项目最终转手给美国水稻技术公司。接手项目后,一项雄心勃勃的新育种计划浮出水面,第一目标是实现机械化制种,第二目标是实现“高产”和“优质”。

90年代,美国水稻技术公司不断聘请中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多次引进中国的三系不育系、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育种材料。在我国的协助下,2000年第一个商业化的水稻品种XL6终于问世。此后,美国的杂交水稻面积逐年上升,机械化制种的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另一个考核标准就是米质,大部分杂交水稻组合精米率低,心腹白大,整体米质较差,但也有例外。为提升稻米质量,育种专家优中选优,精心选择了RA2003,LA2125等精品组合,平均增产30%,最重要的米质也达到了美国一级米的标准,推广潜力巨大。

利用优质的育种材料,美国水稻技术公司顺利推出了XL7和XL745等优质品种。其中,XL7比常规水稻每亩增产160斤,抗倒伏,米质好,可作为再生稻。XL745品种更加优秀,精米率达66%~73%,还具有早熟特性,已被大面积推广。

美国杂交稻的推广速度有多快?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3年,杂交水稻占美国水稻总面积的29%,杂交的长粒稻在南方稻区占比高达90%;2019年,美国的杂交水稻覆盖率达到60%以上,每年增幅5%。按照120万公顷的植稻面积计算,美国还有40~50万公顷的常规稻没有被杂交稻取代,未来还有很高的增产潜力。

总体而言,美国成为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直接受益者,其平均亩产量的提高离不开杂交稻的助力。美国的农业调查显示,大部分农场每公顷都能产出8吨以上的稻米,亩产量超过1000斤,而在国内,常规水稻的亩产量约为800~1000斤,1000斤以上可归为“高产”,这也表明美国水稻的生产实力不俗。

美国水稻的平均亩产量高于我国,背后有充分的数据支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我国水稻单产为7113公斤/公顷,相当于亩产948斤,近5年的产量稳定在910~950斤。而美国2021年的水稻单产达到了1150斤,近5年的产量稳定在1120~1150斤,整体比我国高出20%左右。

这是因为美国的土地条件好,适合机械化作业,温、光资源分布均匀,灌溉体系成熟。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种植面积太小,最高的一年还不到150万公顷,和我国3000万公顷的规模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对我国而言,美国的成功经验也值得借鉴。在高产稳产的基础上,有必要提高机械化率、重视稻米品质,这也是提升我国水稻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WwW.BaiKeZhishi.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