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主张什么4个字 法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2024-04-02 04:08:01 综合百科 投稿:爱你的玫瑰
最佳答案百科知识网:法家思想主张什么4个字,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具有根本的区别,最大的就是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

法家思想主张什么4个字

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具有根本的区别,最大的就是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

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

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其范围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组织、管理的社会科学,涉及社会改革、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

谈谈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谈谈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各种学派异彩纷呈,他们不仅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和主张,并且积极奔走实践,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法家思想仅仅是主张制定法律的思想吗?不是的,法家思想不仅仅是制定法律,还包括最大程度地实施法律,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它涉及国家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权力、经济、军事、思想等,其对当时的诸侯国影响极为深刻。法家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韩非子等,其中李悝和商鞅的变法尤为有名。

一、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李悝受到魏文侯的支持实行变法,变法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李悝提出了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来自西汉·刘向《说苑·政理》中《魏文侯问李克》),也就是说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通过奖赏有人能的人,为国家招揽人才。

这就意味着子孙后代不能依靠祖辈的功勋而继续享受祖辈的待遇,贵族也会沦落为平民;而平民则可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功勋上升为贵族。比如,刘备是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可谓汉室的贵胄,但到刘备这一代已是贩履织席为业的平民(来源《三国志·蜀·先主传》)

另一方面:李悝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编纂了一套《法经》,并成为了魏国的法律依据。《法经》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共六篇。《法经》的历史地位是,它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对后世封建立法影响深远。

经济方面:一是发展农业生产,以尽地力。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也就是说李悝认为农民勤劳种田,则每亩可以多产三斗,如果种田偷懒,则每亩可以少产三斗。所以为了发展农业生产,鼓励农民的积极性,推行土地私有,农民也可以分到土地。二是推行平籴(dí)法。即国家为了控制粮价,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避免商人操纵粮价,在粮食丰收时,国家以平价收购农民的粮食,增加粮食储备;在荒年时,国家再以平价来抛售储备的粮食。

从李悝的变法可以看出,李悝的变法不仅只是编纂了一部《法经》,而且从政治制度上和经济制度上撬动着各个阶层的巨大改变,保障食有劳而禄有功。这些措施逐渐使魏国强大起来。

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他秉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展开了变法。在变法之前,为让人们信服新法,有一个商鞅南门立木之说,《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zhé)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商鞅变法比李悝更为彻底,涉及的方面更广,影响更大,主要有:

政治上:一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实行二十等爵制,并明确了通过军功来晋爵制度;二是改革户籍,将民编为什伍,实行连坐法;三是推行郡县制度,把具有分权意味的分封制变成了集权形式的郡县制度。这个制度与废井田、开阡陌相匹配,之前贵族的封地实行世袭制,封邑事务国君也不能干涉,变法之后,变成由各个县令管辖治理,县令由国君选派,这样就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实力。

经济上:一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也就是说商鞅鼓励人民开垦土地,承认土地私有,还允许土地买卖,人民按照土地占有量缴纳赋税。二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古人认为商人不从事生产劳动,通过买卖从中渔利,因此商人地位很低。为了提高军事实力,商鞅变法规定百姓只能通过军功奖赏获得土地和富贵。三是统一度量衡,便于商品交换。

在文化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和氏篇》记载,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fan)诗书而明法令这里的诗指《诗经》,书指《尚书》。意思是商鞅摒弃了《诗经》、《尚书》为代表的儒家以仁治国的主张,施行法家思想,用严刑来管理国家,有功则赏,有过则重罚,从而在国家思想上予以统一。

经过商鞅的变法,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秦国统一六国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战争扩大版图和势力范围,从而争当霸主,但不管是哪个诸侯国做了霸主,都不能完全消灭其他诸侯国,直到以法家思想武装的秦国变得强盛无比,从而并吞六国,一统天下。

参考书目:陈长连著《一看就懂的战国史》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法家 个字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