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是什么化妆品(胭脂是什么)

2024-04-18 21:41:48 百科达人 投稿:口天吴
最佳答案胭脂,也称腮红,是指涂敷于面颊的化妆品,其目的是使面颊具有立体感,呈现红润血色良好的健康容貌。通常使用红色系颜料,也有适应修容使用需求的褐色、蓝色、古铜色和米色等。胭脂也和粉底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一般使用的是固体状、膏状和液态。 古代剧毒化妆品之 胭脂2大

胭脂是什么

1

胭脂,也称腮红,是指涂敷于面颊的化妆品,其目的是使面颊具有立体感,呈现红润血色良好的健康容貌。通常使用红色系颜料,也有适应修容使用需求的褐色、蓝色、古铜色和米色等。胭脂也和粉底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一般使用的是固体状、膏状和液态。

古代剧毒化妆品之 胭脂

2

大家好,我是小刘。本文为原创文章,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大家都看过不少古装剧,剧中毒药名称千奇百怪,含笑半步癫、七虫七花膏、七星海棠、断肠散、鹤顶红。其中鹤顶红是明星产品,爆光率最高,代言人最多。

《唐伯虎点秋香》

其中含笑半步癫出自星爷的代表作《唐伯虎点秋香》,武侠小说大V金庸最喜欢剧毒产品《倚天屠龙记》的七虫七花膏,《神雕侠侣》的断肠草

杨过大侠,你确定这是断肠草吗?药可不能乱吃啊!

断肠草

许仙说鹤顶红是天下第一剧毒,你确定不是帝都的PM2.5(雾霾)?

连《甄嬛传》的剪秋都信了,试一试效果还不赖。

还有一类有毒化妆品——胭脂,古代女子天天用,日日用,却不知其会致中毒。

胭脂在古代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女子们施于颜面与唇部的红妆,相当于现在的腮红和口红。

胭脂这一极具女性色彩的词语,也被许多文人墨客所用。南唐后主李煜用“胭脂泪”来比喻“朝来寒雨”后的“林花春红”。意为: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说白了,是女子的妆容被水打湿了。难怪说李煜是悲凉情怀的才子,想必是伤过不少美貌佳人的芳心啊,才能如此生动形象又具体。

古代女子最初使用的胭脂有朱砂提炼制成,而朱砂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汞。汞,属于重金属类,可导致胎儿畸形,当人体中汞蓄积量达100mg时,即可产生中毒反应。

三国时期著名美女大小乔,以后院一古井为镜梳妆,用井水洗面,妆后,将残余胭脂粉丢弃井中,经年后,井水变成了胭脂色,历久不变。于是人们称该井为胭脂井。

乍一听,胭脂色井水,大小乔御用,古井之荣光啊,逼格瞬间提升了好几个level。不知道有没有跟小六一样担心过吃水人的健康和环保了。二乔这样的大家闺秀,却也是半点环保意识也无啊!

为什么起名“胭脂”?知道其历史起源吗?

3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唐代的胭脂就成为女人们主要的化妆品。但“胭脂”起源于何时何处?为什么起名叫“胭脂”?这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故事。

美貌如同故事,重要的不在于时空变幻,而在于精彩。古时的胭脂也名“焉支”。据考证,胭脂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焉支山属祁连山脉,位于甘肃省山丹县。山丹军马场曾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种草养马之处。汉武帝元狩二年。在一个风高月皎的夜晚,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决战匈奴,斩首八千,即此山。

匈奴失去了焉支山。匈奴妇女们用婉转悠长哀怨,传唱起一支的悲情之歌: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对于匈奴女人来说丢失了焉支山,她们就无法为出嫁的新娘化妆了。

原来焉支山中有一种名叫“红蓝花”的植物。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在石钵中淘去黄汁,便可制成鲜艳的红色颜料,单于的夫人阏氏用这种颜料混合油脂涂抹面颊,使得因风吹日晒的皮肤而生动红润起来。也因产于焉支山并由阏氏首先使用而得名“胭脂”。中原女子使用胭脂的历史,即便是不能严谨地追溯到商纣,至少早于秦汉!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胭脂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