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两等于多少钱(古代一两等于多少克)

2024-04-11 18:11:33 综合百科 投稿:口天吴
最佳答案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但是古代每个时期的一两都不固定:1、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2、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3、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4、隋末一斤相当于222

古代一两等于多少克

1

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但是古代每个时期的一两都不固定:

1、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2、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3、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4、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5、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我国古代一两到底有多重

2

“两”是我国特有的计量单位,我国古代很早就把两作为重量单位在使用。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也就是重量单位有:铢、两、斤、钧、石。这五级计量之间的关系是: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可以换算出1石(这里读作dan四声)等于120斤、1920两。古代官员的俸禄就是年薪都是按“石”来计算的,从中大家就知道古代官员的工资水平了。另外像成语千钧一发、雷霆万钧都是由此而来,词语中的钧衡、钧分等也都与此有关,都指的是重量单位“钧”的引申义。

古秤

当然众所周知,古代的“两”和我们今天的“两” 量值范围不一致,古代1斤=16两,现在通行的是10两制。其实,各个朝代不同时期,“两”的范围值也不尽相同,有一个演化的过程。主要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

秦 和 西 汉 时 期:一两等于16.14克。

东汉、魏晋南北朝:一两等于13.92克。

隋 朝 初 年:一两等于41.76克。

隋 末 时 期:一两等于13.92克。

唐 至 清 代:一两等于37.30克。

清代一两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人们多少钱

3

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人民币,我们无法完全来判断,只能从当时的购买力和现在的购买力来做一个综合的对比这样就可以了解个大概的情况,现在我们所能知道的就根据以前的文献资料和影视剧里面的一些情况来分析。但是有一点比较不好说的是,以前的物品肯定比现在的要贵些,因为当时的生产力和现在的生产力不是一个等级,好比现在的一碗饭和以前的一碗饭虽然是同样的饭,但是产量和耕种的成本完全不一样,所以到后面的换算可能要多加一倍以上。对于一两银子,我们其实没有太多概念,我们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一些达官显贵之人一顿饭吃了几十两银子,于是乎,我们便觉得一两银子没有太大的价值。其实,真相并不是这个样子,要知道,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远比我们之前认为的大。

古代的时候,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每个时期的一两,都不固定,算起来也相对比较复杂,秦朝和西汉的时候,一斤相当于258.24克,而一两等于16.14克,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斤相当于222.73克,而一两等于13.92克。唐代到清代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了,一斤等同于596.82克,而一两等于37.30克。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然而说到清朝时期的货币也是以铜币为主,然后是银币或者银元。银子最有价值的情况下应当就是唐代了,据记述,贞观年间恰逢鼎盛,物质文化前所未有丰富多彩,一石谷物仅必须5文钱,而一两银子相当于1000文钱,换句话说一两银子可以选购200石谷物,依照如今的米价来测算,一两银子等同于4130元。来到清代,一两银子则只有选购两石稻米,大概188.8KG,按现如今的米价测算,才仅有人民币660.8元。清代一两白金大概是1000文铜币,那时候10文钱恰好买一升稻米,而一升就是目前的1.5斤,因而一两银子可以买150斤稻米,大约等同于如今的300元钱上下。那只是等量兑换来计算但这样是无法准确地兑换说值多少人民币,毕竟发展了200多年的历史,个认为一两因该相当于现在的几千这个样子比较合理。现在有的也有清朝的银锭但是一般都会做为收藏出手会比较高。

在清朝中后期,白银的重量单位主要包括“京平两”、“库平两”、“海关两”。“京平两”重35.1克,“库平两”重37.3克,“海关两”重37.8克。北京民间说一两银子,一般指京平两;北京官方说一两银子,一般指库平两;而上海人所说的一两银子,则指的是海关两。到后面我们一般见到比较多就是银币了什么库平一两,我们现在看到的清代大宗交易合同,上面对银两的类别和重量单位一般都规定得特别详细,如“京平足银二百二十五两整”、“库平纹银一千四百两整”、“关平九二银五千两整”。为什么要写这么详细?就是因为那时候的银子种类太多了,度量单位太不统一了。所以我们很难直接换算。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古代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