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重耳之亡思维导图(晋公子重耳之亡中重耳的形象)

2024-03-31 17:10:14 综合百科 投稿:LE
最佳答案1、重耳与曹国,郑国的矛盾,曹共公在重耳洗澡时,偷看他的骈胁,重耳暗自要报复曹国。出逃郑国时,郑国没有礼遇他。他回国后果真攻打郑国,灭亡曹国。表现了他也有心胸狭窄的时候;2、重耳与楚王的矛盾,在重耳游离到楚国,他承诺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大战中,他的确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之亡中重耳的形象

1

1、重耳与曹国,郑国的矛盾,曹共公在重耳洗澡时,偷看他的骈胁,重耳暗自要报复曹国。出逃郑国时,郑国没有礼遇他。他回国后果真攻打郑国,灭亡曹国。表现了他也有心胸狭窄的时候;

2、重耳与楚王的矛盾,在重耳游离到楚国,他承诺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大战中,他的确退避三舍。表现了他知恩图报,遵守承诺的性格;

3、重耳与秦穆公的矛盾,秦穆公要把已经嫁给晋怀公的怀赢作重耳的正室,重耳起初反对。但胥臣劝谏后,他才勉强接受。表现了他守义与能纳言。还有在两人相盟攻打郑国时,秦穆公主动退出,并且派兵保护郑国,重耳没有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睿智与知恩;

4、重耳与周王的矛盾,周王因被弟弟政变,出逃叛国,重耳杀叔带,帮助周王回国,想要有墓道的王的葬礼,周王百般辞说,才放弃。表现了他志得意满,轻蔑周王的形象。

晋公子重耳的流亡之路:贪图安逸的大国公子,是如何“变身”的?

2

晋国发生“骊姬之乱”,晋太子申生遭骊姬陷害,成为谋弑君父未遂的嫌犯,申生不肯申诉而自缢。

骊姬又谮重耳和夷吾,于是重耳奔蒲,夷吾奔屈。之后,晋献公派兵伐蒲城,重耳再次出奔到狄国。

重耳和申生,个性不同。申生有精神洁癖,且愚孝固执;重耳既不愿死守蒲城,坐以待毙,又不愿被冠上“不孝”的罪名,只好选择逃跑。

重耳逃到狄国。在这里,他娶了狄女季隗为妻,一待就是十二年。他与季隗感情融洽,生了两个儿子;他的随从赵衰,亦娶了季隗的姐姐叔隗,生下了赵盾。

与此同时,另一位晋公子夷吾,获得齐、秦两国协助,顺利回到晋国继位,是为晋惠公。他生怕流亡在外、颇获民心支持的哥哥重耳,回国与自己争夺君位,故又派人到狄国追杀之。

重耳不得已,只好离开待了十二年之久的狄国,踏上流亡列国的艰辛之途。

改变重耳一生的两位女子

重耳和季隗结婚后,夫妻恩爱,同病相怜,关系甚为亲密。当他与季隗分别时,心中有无限凄凉:英雄失意,落魄异域,无可奈何!只身奔向天涯,不知归程是何日!

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重耳终于说出“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的话,万分愁苦中,显示出英雄柔弱的一面。

而季隗的回答,既坚贞又酸楚:“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可见季隗是一位识大体的女性,有异于常人的胸怀。

晋文公剧照

重耳于鲁僖公十六年,离开狄国。随从狐偃提出“奔齐”的意见:虽然管仲已经去世,但齐桓公好善,志在霸业,我们正可表示归附亲近之意。

于是,众人给狐偃的发言点了赞,一行人收拾东西,准备去投靠齐桓公。

途中行经卫国,重耳去拜见了卫文公。《左传》写出重耳经过卫国的窘境: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公子怒,欲鞭之……”

卫文公对重耳一行人不以礼相待,他们饥饿难耐,只好向野地农夫们乞食,却遭到农夫们拿土块给他们吃的羞辱。

《左传》特写出重耳的怒,“欲鞭之”显示出他冲动、公子脾气大的一面;也暗含了他能屈能伸的气度。

“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重耳是血肉之躯,自有凡人之七情六欲,幸而随从适时提点——狐偃的“天赐也”,是以乐观感恩的心,解重耳心中的怒气,并鼓舞其志向。经狐偃劝说,重耳才转怒而稽首受之,也显示出其不凡的胸襟。

这件事,也为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伐卫“正月戊申取五鹿”埋下了伏笔。

重耳和随从们失望地离开卫国,来到下一站——齐国。

齐姜剧照

《左传》写重耳到了齐国,又显现宴安苟且、不思振作的心态。他沉醉在温柔乡里,只愿在齐国安度余生,忘却重责大任。幸而“吉人自有天相”,他遇到了改变其一生命运的第二位贤惠女子。

重耳受到齐桓公的热情款待。齐桓公不仅将齐国宗室之女齐姜嫁给他,还给了他八十匹骏马。因此,他非常满足现况,日日饮酒作乐。

然而,两年之后,齐桓公去世,易牙、竖刁小人等称乱,五公子争位,齐国内外交困。重耳的随从们皆认为齐国不适于久待,无奈重耳安逸享乐,想终其一生,留在齐国,不想再浪迹天涯。

随从们看在眼里,都深以为忧,于是悄悄在桑树下谋划远行。不巧被养蚕女听到,告之于齐姜。幸而齐姜深明大义,将养蚕女杀掉,且态度坚定,两次劝重耳离齐——“男儿志在四方!”

遗憾的是,重耳并无回应。最后,齐姜与随从们密谋,决定将重耳灌醉载离齐国。

从史料中的文字:“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及“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可见齐姜之深谋远虑,以及随从们之大义凛然,若不是他们,重耳如何能成就日后的霸业?

齐姜剧照

重耳酒醒之后,发觉自己身在马车之上,已经远离齐国,遂怒以戈逐狐偃。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的重耳怀安、好色,而这正是《左传》塑造其生动形象的最妙之处。

重耳对齐姜情深义重,不忍离开;当然也是贪逸富贵、沉溺安乐的性格使然。幸而齐姜果断,将重耳从温柔乡打醒,否则,重耳只能在齐国苟且一生,文公霸业将无从谈起,春秋历史亦将被改写。

重耳居齐五年后,于鲁僖公二十一年离开,接着到了曹国。

曹、郑两国,像卫国一样“因小失大”

重耳到了曹国,却受到曹共公的“非礼”。

曹共公听闻重耳有“骈胁(肋骨紧密相连)”,十分好奇,故在重耳洗澡的时候,躲在浴帘后面**。

重耳受辱后,非常生气,因而种下了日后对其报复的种子。

曹共公虽然短视无礼,但曹国大夫僖负羁之妻,却慧眼独具,早已看出重耳身旁的随从,个个都不简单,将来若重耳返国继承君位,他们必是辅佐之才。于是她让丈夫僖负羁向重耳献礼。重耳接受了食物,但退还了放在盘中的宝玉。

晋文公剧照

《左传》写曹共公的轻薄无礼,言简意赅:“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短短九个字,道尽了曹共公对重耳的羞辱;也借僖负羁妻子之口,揭露出随从之贤能,以及重耳之不凡。

此段,为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救宋侵曹埋下伏笔,并且是侵曹时“令无入僖负羁之宫”的原因。

自此以后,重耳言行全然不同。其性格日趋成熟,其命运也峰回路转,其受到礼遇的机会越来越多,其不凡的气势隐然成形。

接着重耳离开曹国,到了宋国,受到宋襄公特别的礼遇。

刚遭受“泓水之战”惨败的宋襄公,仍接受大夫的劝谏,义气相挺,馈赠了八十匹骏马给重耳,以厚植重耳返国的实力。

虽然宋国地小势弱,无法提供给重耳任何政治上的援助,但也表现出宽宏的度量,亦可见宋襄公慧眼识英雄。

重耳离开宋国,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了郑国。郑国国势已今非昔比,郑文公并不礼遇重耳。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

郑文公无礼,而叔詹分析重耳有三项与众不同的特质。

首先,他从优生学的观点来论断,男女同姓(皆姬姓)结婚,生痴呆儿的几率很高,而重耳却天资异秉。

其次,他从诸侯国的形势来观察,晋国一直不安定,重耳遭遇流亡之难,这是上天给予重耳得国的好机会。

最重要的是第三项,重耳的随从们,不仅人才济济,而且不离不弃,这从另一方面说明重耳之德,能服“足以上人”之从者,这显然是重耳得以复国的基础。

晋文公剧照

可惜,郑文公短视近利,并没有接受叔詹的劝谏,错失了良机。

后来,晋文公果然联秦征讨郑国。卫、曹、郑三国都由于不礼重耳,而遭到报复;“因小失大”,使三国陷入战争。

在楚国,重耳流露出英雄本色

重耳离开郑国,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楚国。楚成王以“国君之礼”接待了他。

历经这些年的磨练与挫折,重耳已练就一身气度与胆识,其君主之势,已隐然彰显而出;在与楚成王的对话中,更见其英气勃勃,不自觉流露出英雄本色。

重耳面对楚成王两次逼问“何以报不谷?”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态度。

重耳首先回答“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婉拒给予楚成王实质的报答,当然这不是楚成王想要的答案,因此他迫使重耳再一次回答。

重耳给出了一个让楚将子玉既怒且惧的回答:来日晋、楚两国,若在中原兵戎相见,我重耳答应“辟君三舍”。

重耳此言毫不谦卑,使得子玉“请杀之”。

楚成王剧照

楚成王却眼光独到,针对重耳的品德及未来前景作了分析:重耳“广而俭,文而有礼。”又有“肃而宽,忠而能力”的人来辅佐,他是未来上天庇佑之人。

子玉坚持杀掉重耳以绝后患,这有些冷血无情,却是全然为楚国未来考量;反观楚成王,他的想法虽合乎“礼”,却未免有些天真。

在秦国,重耳得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将画面转到遥远的秦国。

晋惠公病危,留在秦国当人质的子圉(晋惠公夷吾之子)惟恐君位被夺,他潜逃回晋国,继位为君,是为晋怀公。

秦穆公十分气愤,于是遣使赴楚,召请重耳。此时秦楚关系甚睦,楚鞭长莫及,秦近晋又是大国,于是楚决定送重耳入秦。

秦穆公的愤怒,成为重耳获助之契机;再加上狐偃等人对中原局势了如指掌,他们权衡利弊,认为眼前能够利用的,也只有秦国了。因此,重耳采纳随臣意见,唯秦是从,百般取悦秦穆公。秦穆公遂派兵护送重耳回晋国。

从“秦国立夷吾”和“护送重耳归国”这两件事看来,秦穆公积极干预晋国国君的废立,其实并非是无私、单纯地伸出援手,而是有政治意图的。

秦起初“立夷吾”,是不希望有强大的晋国阻碍其东进中原称霸,这是“弱晋”的具体表现;而“立重耳”,是想利用重耳来对付晋怀公。

秦穆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控制晋国的政局。我们不难看出其东进称霸的野心。

秦穆公剧照

《史记‧晋世家》对于重耳至秦的描述,更加详尽细腻:秦穆公将宗女五人嫁给重耳,而且子圉的妻子怀嬴也在其中。

春秋时代的联姻基本都有政治目的,重耳起初有所顾忌并不接受,欲辞,经随从司空季子、赵衰之谏,终于娶怀嬴为妻,秦穆公甚喜。

女子怀嬴,亦非等闲之辈。她受到重耳“既而挥之”的不礼貌举动,随即回应“秦、晋,匹也,何以卑我?”以示不容侮辱的态度。怀嬴勇于表达内心的不快、宣誓国家尊严,非常有智慧和胆识。重耳即时悔悟,进而心惧降服以求。

对于重耳的谦让有礼,秦穆公极为赏识,再加上晋怀公不得人心,因此,秦穆公护送重耳回国,实有天时、地利、人和之条件。

重耳终于回到晋国。《左传》写尽了重耳从贪逸到坚持的成长过程,他结束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也终结了“骊姬之乱”后晋国的混乱局面。

他流亡诸国,备尝艰辛,冷暖自知;坚忍不拔,出类拔萃。此时,他已从贪逸任性的大国公子,“变身”为气度恢宏的一代霸主。他如愿以偿入晋继承君位,写下了春秋史上极为辉煌壮阔的一页。

季隗、齐姜:在晋文公背后,那些不应该被忘怀的女性。

3

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他是晋献公的儿子,从小就喜欢接近士人。因此,他十七岁的时候,身边就已经有五个贤士:一是赵衰,二是狐偃咎犯,他是晋文公的舅舅,三是贾佗,四是先轸,五是魏武子,这些人是他日后登上晋国君位的最大助力。

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史记·晋世家》

早在晋献公做太子的时候,重耳就已经长大成人了。晋献公继位的时候,重耳已经二十一岁了。

献公的迫害:依靠母亲的娘家狄国的庇护,重耳获得了安身之地。

晋献公十三年,因为骊姬陷害的缘故,重耳被晋献公派到蒲城防守秦国。

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献公十三年,以骊姬故,重耳备蒲城守秦。——《史记·晋世家》

到了晋献公二十一年,晋献公逼死了太子申生,骊姬又进一步进谗言陷害重耳、夷吾俩兄弟,重耳感到非常害怕,没有向晋献公告辞,就匆忙赶回蒲城防守自卫。

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史记·晋世家》

晋献公二十二年,晋献公派宦官履鞮赶到蒲城去杀重耳。重耳紧急中跳墙而逃,履鞮追上重耳,砍断了重耳的衣袖。

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是时重耳年四十三。从此五士,其馀不名者数十人,至狄。——《史记·晋世家》

父亲对自己绝情绝义,重耳只好依靠自己的母亲娘家,在舅舅的帮助和引荐下,重耳逃到了狄国,因为狄国是重耳母亲的娘家,这时的重耳已经四十三岁了。跟从重耳到狄国的,除了上述五个贤士之外,其他不知姓名的还有数十个人。

季隗的坚守:面对惠公的追杀,重耳选择了逃亡,季隗选择留下来坚守。

狄国攻打咎如,俘获了两个姑娘,他们把其中年纪大的嫁给了重耳,后来生了伯鯈和叔刘,又把年纪轻的嫁给了赵衰,后来生了赵盾。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重耳在狄国住了五年,这时候晋献公就死了,大夫里克又先后杀死了奚奇和悼子,并派人来接重耳回国,打算立重耳为国君。重耳担心回国被杀,因此坚决拒绝不敢回国。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史记·晋世家》

不久,晋国就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回国立为国君,这就是晋惠公。晋惠公七年,晋惠公对重耳放心不下,就派先前去刺杀重耳的那个宦官履鞮与壮士一起去杀重耳。

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史记·晋世家》

重耳知道后就和赵衰的人商量说:“当初我投靠狄国,不是想靠他东山再起,而是因为他离晋国近,交通方便,所以暂且栖身,如今我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很久了,我愿意到一个大国中去,齐桓公为人好善,一心想当霸主,最近听说管仲又死了,他也正想得到贤能的人辅佐,我们何不去齐国呢?”于是大家就起身上路。

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史记·晋世家》

临行前重耳对自己的妻子说:“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还不回来,你就嫁人吧!”他妻子笑着说:“再等二十五年,我坟头的松柏都长大了,虽然这样我还是会等你的!”重耳在狄国一共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史记·晋世家》

依靠母亲的庇护,重耳躲过了父亲晋献公的追杀,这次面对弟弟夷吾的追杀,重耳选择了继续逃跑,对于丈夫的决定,季隗选择了乐观和坚守。她知道自己不能动摇丈夫的信念,丈夫说的二十五年,实际上是希望自己能够坚守,把两个人的孩子抚养长大,她要让重耳放心,自己一定会把两个人的孩子抚养长大。面对丈夫的不安和疑惑,她用微笑做出了最令人振奋的回答。中国女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与生俱来的坚韧。

齐姜的情重:为了自己的丈夫,齐姜成为了齐国的罪人,重耳的恩人。

重耳等人经过卫国,卫文公看不起重耳,没有以礼相待。重耳离开卫国,路过卫国的五鹿时十分饥饿,便向当地人讨要吃的东西。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重耳怒。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史记·晋世家》

那人把烂泥装在器物中给重耳,重耳而非常生气,赵衰劝阻说:“给你土,预示着你将来拥有土地,你应该拜谢接受下来才对。”重耳听了之后,转怒为喜接受了那个人的馈赠。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史记·晋世家》

到了齐国以后,齐桓公对重耳招待备至,而且把自己宗室的姑娘嫁给了重耳,称齐姜。又给了八十匹马,重耳因此不思进取,整日在温柔乡里。重耳到齐国两年以后,齐桓公死了,这时竖刀等就在齐国发动叛乱,后来齐孝公立为国君,这期间诸侯的军队多次赶到齐国来。

重耳留在齐国一共五年,他热恋齐国的妻子齐姜,因此不愿意离开。赵衰等人就躲在桑叶树底下,商量着促使重耳上路的办法。重耳妻子齐姜的佣人正好在树上听到了这件事,回去立即报告了主母齐姜,齐姜将其杀死,劝重耳赶快离开齐国。

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於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史记·晋世家》

重耳说:“人只要活得安稳快乐,哪里还管得了其他的事情,我宁愿死在这里,也不想离开。”齐姜劝导重耳说:“你作为一个大国公子,因为一时囧困来到这里,而跟随你的那几个士人却把命运寄托在你的身上,你不尽快返回国家,报答那些随你奔波劳累的臣子,却在这里贪恋女色,我都为你感到羞愧!再说不及时努力追求,那什么时候才会成功呢?”

齐姜对于问题看的很通透,大家跟随重耳都是有目的的,原因无非是借助于重耳而彰显自己的才能。如今重耳不思进取,这些贤人最终必然会舍弃重耳而去,到了那个时候重耳只能一无所有,对于这种情况,齐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咎犯曰:“杀臣成子,偃之愿也。”重耳曰:“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咎犯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乃止,遂行。——《史记·晋世家》

于是齐姜就有赵衰等人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放上车子拉走,车子走了很长一段路,重耳才醒过来。他发现大家强迫自己上路,愤怒极了,就拿起戈来要杀狐偃咎犯。狐偃咎犯说:“如果杀死我能成全你的事业,这正是我的心愿。”重耳生气的说:“如果事情不成功,我要吃了你舅舅!”狐偃咎犯说:“假如事情失败了,我的肉腥臊恶臭,哪里值得吃呢?”重耳只好罢休,与众人一起上路离开了齐国。

春秋五霸之一的重耳,也曾灰心丧气,对于自己没有了信心,这时候一个叫季隗的女子,让他知道了坚守的意义:不是二十五年而是一辈子。他也曾经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一样,深陷温柔乡而不能自拔,那时候有位叫做齐姜的女子,为了他而杀人毫不手软,让他再次振奋精神。一个人成功的背后,往往有其他人默默的付出,我们看到前台风光无限的霸主,不要忘了其后默默坚守的女性。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公子 形象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