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后统一的文字是什么(秦统一全国后统一的)

2024-03-22 10:50:28 综合百科 投稿:LE
最佳答案秦统一后统一的文字是“秦篆”,又称“小篆”。秦统一六国前,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的形体极其紊乱。这给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严重障碍。因此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即把统一文字作为当务之急,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和太吏令胡毋敬等人,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

秦统一后统一的文字是什么

1

秦统一后统一的文字是“秦篆”,又称“小篆”。秦统一六国前,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的形体极其紊乱。这给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严重障碍。因此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即把统一文字作为当务之急,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和太吏令胡毋敬等人,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前后的文字差异大吗

2

文字这个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大,根据解释:文字是人类用表意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的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

整个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众多文字形式,出现又消亡。如: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字、美洲的玛雅文字和早期的汉字。由此看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过很多次国家的统一与分裂,文字也跟随某个国家或者种族的兴衰,而出现普及或者消亡。我们这里专门聊一下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汉字的统一事件。具体说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书同文”的政策,本次探讨的也是这次文字统一前后,文字的巨大差异。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为统一文字创造条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统一天下后,秦王嬴政改称为“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故而也称为“始皇帝”。

统一之后,秦始皇颁布了多条律法,以稳固国家的统治,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改币制”等;

这:“书同文” 就是统一天下的文字。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字统一为小篆。

汉字统一前,各诸侯国汉字的形态

汉字在统一前是各不相同的,可以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系统。统一前有“秦国文字”,“六国文字”两大体系,根据地域差异还有细分。还有中山,越等小国文字。“六国文字”是指:韩、赵、魏、楚、燕、齐这六个国家。而秦国文字非常接近西周和春秋的金文,后世称为“籀文”或者“大篆”,也是比较系统的文字。

由于西周末年,各地诸侯各自为政,个人认为各诸侯国为了摆脱中央天子的影响,就在基础文字上开始可以做的和周朝不一样。所以秦国统一天下前诸侯国各自为政,不但在经济制度上,连诸侯国各自的文字也是,各国的文字结构,书写风格都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由于文字的传播,书写文字的方式是铸、刻、写等等方式。文字书写的载体也从青铜,扩展到陶器,石头,货币,简牍等。

根据王国维《战国时秦用文字籀文六国用古文说》的说法还分为以下五大体系:有齐系、燕系、楚系、晋系、楚系、秦系文字。这么多的文字体系,各自文字创作书写的思路也不同,那个时期的文字是混乱的,和统一后的文字绝对是有着很大的变化。

汉字统一的意义,连绵不断的民族文化

整个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众多文字形式,出现又消亡。如: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字、美洲的玛雅文这些文字渐渐地湮灭在时间的流沙中。

中国汉字,是现今世界仅存的象形文字,虽然我们民族众多,地域广阔,造成了方言发音各个不同,然而自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千年传承,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也沉淀在文字中代代相传。这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无价之宝。

秦统一之前,七国的文字差异大吗?

3

在秦始皇统一之前,各国在春秋晚期就已经出现了文字异形的现象,这种现象至战国时期尤甚,同一个汉字的写法往往是齐楚有异、秦燕不同,七国文字的差异非常明显。

尤其在竹帛、货币、玺印、陶器、漆木器等带有浓厚列国文化气息的器物上,出现了各种字形纷繁、异国人难以辨认的字体,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

说明当时秦国与东方六国的文字有差异,然而六国之间的文字也是各不相同的,尤其是六国的民间还存在一种更加简化草率、讹变奇诡的字体。

正如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所说,天下分为七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以至于秦灭六国统一海内后,首要大事之一就是要实现天下文字的统一。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文字的发明及应用,是人类社会过渡到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考古发掘表明早期的甲骨和陶器上已发现刻有类似文字的符号,如在距今8000年前的贾湖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甲骨上,个别契刻符号的形状与殷墟甲骨的字形已相近似,很可能这就是中国最原始的文字,

不过这些文字很零散,还看不出它们与语言的直接关系,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和金文。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数总共达五千以上,象形字很多,战国时期人们将甲骨文的造字法则归结为“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字形变化很大,拿象形字来说,一字的笔画多少不固定,直到秦统一文字以后,才一字一形,固定笔画写法。

至于金文,即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古老文字。

金文的流行时期很长,从商代一直流行到战国时期,

不过商代的青铜器上铸刻的金文字数不多,而且一般铸在器物底部等不明显的位置,多为贵族族徽或人名,不占显著地位,

金文发展最鼎盛的时期还是在西周时代,这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

周人在青铜礼器上铸刻了大量铭文颂扬祖德、刻记功烈等等,用来加强和维护其宗法统治。

春秋战国时代,文字的形体走向变得多样

春秋时期开始,金文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国的青铜器增多,各国的金文风格也有了差异,写法也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如晋国出现了尖头肥腹的笔形,拿“智君子鉴”来说,很像后世人说的“蝌蚪纹”;而南方的楚国则出现了近似图案的文字,笔画多曲折,很像所谓的“鸟书”。

工艺的进步、毛笔和铁器的运用,使得春秋战国时代的金文都一改往日凝重端严、大气磅礴的风格,变得清新秀丽起来,而文字的形体走向也随之变得多样。

从出土文物看,青铜器铭文、古玺文字均见于南北方,而简牍、帛书则仅见于南方;盟书、石刻文字则仅见于北方;从书写材料看,南方书法多与竹帛有关,北方书法多与玉石有关。

总之,南北风格区别很明显,北方以齐国为中心,南方以楚国为中心,齐书整齐而楚书流丽,

至于秦国,则有“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

小篆多用于郑重的场合,隶书则是平常书写使用。

不过所谓“书同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在短时期内全面实现的过程,

由于秦王朝短促而亡,其实并没有能够真正完成文字统一,

“书同文”的事业在汉初继续进行,实际上到汉武帝时代才可以说逐步走向定型了。

经过了这一转折,汉代的文字和先秦的文字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

以致汉时以渊博著称的学者也已经难以通谙先秦的文字。

WwW.BaiKeZhishi.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