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怎么死的,明宣宗后面是谁

2024-04-06 15:14:51 综合百科 投稿:口天吴
最佳答案1、大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明宣宗染上不明之症,病危之时命左右起草遗诏,由皇太子继位,所有军国大事均须禀告皇太后方能决定,不久病故于乾清宫,终年47岁,葬于献陵(北京十三陵);2、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至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

明宣宗怎么死的

1

1、大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明宣宗染上不明之症,病危之时命左右起草遗诏,由皇太子继位,所有军国大事均须禀告皇太后方能决定,不久病故于乾清宫,终年47岁,葬于献陵(北京十三陵);

2、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至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

3、永乐九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4、 洪熙元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

5、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一代仁君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不惧恶名,坚持将叔父朱高煦秘密处死

2

文 / 布衣如是说

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此人宽仁治国公平施政,息兵养民。他认为人命关天,为了减少冤假错案,尽可能的核准复审。在他的努力下,有数千人无辜者得以保全性命。明朝在这明仁宗、明宣宗父子统治时期出现盛世的局面,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仁宣之治”。

那朱瞻基既然是有道明君,为何不顾“害亲”的恶名,会对皇叔朱高煦下狠手呢?

朱棣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同母弟弟,大功臣徐达的亲外孙。跟宅心仁厚的兄长不同,朱高煦性格强横残暴。小时候,朱高煦被送往南京学习,虽说隔辈人亲,但明太祖朱元璋最讨厌这个孙子。

建文帝即位后,朱高炽、朱高煦前往南京面圣,亲娘舅徐辉祖觉得朱高煦整日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便以长辈的身份告诫他。结果朱高煦心存怨恨,盗走舅舅徐辉祖的骏马,不辞而别,策马奔回北平。

朱高煦仗着自己是太祖皇帝的亲孙,纵马行凶,在闹市践踏百姓。在涿州还因小事,击杀一名无辜的驿丞,朝臣们因此指责燕王教子无方。靖难之役时,世子朱高炽坐镇北平,朱高煦跟随父亲朱棣南下。

朱高煦

朱高煦孔武有力,乐战好杀,在白沟河一战成名,率精锐重骑兵猛攻猛打。开国功勋之后,南军都督瞿能跟随李景隆北上讨燕,前一日还差点生擒朱棣,结果后一天就遭遇朱高煦的突袭后方,还没反应过来,瞿能父子就被朱高煦斩于乱军之中。

东昌之战,燕军先胜后败,朱棣率军突击时中埋伏。大将张玉为掩护朱棣阵亡,朱高煦拼死杀入重围,将朱棣救回。1402年的浦子口之战,战败的朱棣得到朱高煦的增援。朱棣欣喜之余,鼓励朱高煦,并说出:“勉之!世子多疾”这样的话。似乎暗示朱高煦,世子朱高炽多病,如果以后有个三长两短,你就熬出头了。被鼓励的朱高煦,心花怒放,奋力搏杀,将这支南军击退。

朱高煦

朱棣登基坐殿后,自恃劳苦功高的朱高煦更加胆大妄为,以昔日的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自比。立储之争时,朱棣知道朱高煦多立战功,但其品行不如仁厚的朱高炽,于是在解缙的劝说下,朱棣坚持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位于云南。

但朱高煦找借口不肯就藩,并常随朱棣左右,朱棣无法,只能任由他来。朱高煦为剪除太子势力,将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解缙陷害致死,另一位重臣右春坊大学士黄淮也被诬陷下狱。

朱棣

1415年,朱高煦的封国改封为青州,但朱高煦依然不肯就藩。朱棣这才明白朱高煦的夺嫡用意,为避免再次发生同室操戈的内战,朱棣勒令朱高煦前往青州。朱高煦遴选招募三千精兵,担任自己的护卫,又纵兵抢劫,多行不法。

当地的兵马指挥徐野驴率部缉捕,结果恼羞成怒的朱高煦,用铁瓜锤亲手砸死这位军官,其他人敢怒不敢言。朱高煦草菅人命,又僭越使用朱棣的车马器物。

朱高炽

事后,朱棣得知朱高煦违法违禁多达几十起,本打算将其废为庶人,但太子朱高炽为兄弟求情。1417年,朱高煦的封地改为乐安州,太子朱高炽多次写信劝诫兄弟,朱高煦非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

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太子朱高炽即位,史称明仁宗。明仁宗封赏朱高煦,不仅将其长子封为世子,还封朱高煦其他儿子为郡王,并增加朱高煦的俸禄,赏赐宝物来拉拢他,但朱高煦不为所动,依旧我行我素,暗中对抗朱高炽。

1425年农历五月,即位不到一年的明仁宗病逝,时年47岁。26岁的皇太子朱瞻基之前被派往南京,朱高炽病重时又被紧急召回北京。身为皇叔的朱高煦,竟打算派刺客在必经之路截击太子朱瞻基,结果没有成功。

朱瞻基

朱瞻基即位后,优待叔父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给他们的赏赐要比其他亲王丰厚。但“慈心生祸害”,朱高煦和朱高燧认为朱瞻基年轻,软弱可欺,便于1426年农历八月,起兵反叛。

朱瞻基虽然年轻,但做事果断,之前被朱高煦拉拢的官员纷纷倒戈,明宣宗宣布亲征后,志大才疏的朱高煦反而摇摆不定,叛军还没出乐安就被团团包围,朱高煦没坚持三四天就被朱瞻基劝降。

文武群臣劝说明宣宗朱瞻基,尽快将朱高煦以正国法,但朱瞻基仅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位于西安门的囚房内。朱瞻基没有追究朱高煦谋反,朱高煦却自己找死,在明宣宗探视他的时候,用脚故意将朱瞻基绊倒。

朱高煦

明宣宗盛怒之下,命人用三百多斤的铜水缸将朱高煦扣住。哪曾想,朱高煦也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壮汉,他暴怒之余力大无穷,竟将水缸顶起,朱瞻基决意处置朱高煦,命人在铜水缸四周点燃木炭,将扣在其中的朱高煦活活烤死。朱瞻基斩草除根,将朱高煦的儿子们处决。

古代将军

朱瞻基处决叔父看似残忍,但迅速解决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迫使赵王朱高燧交出兵权,避免了重蹈靖难之役的覆辙,更避免大明陷入分崩离析和战火之中。

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3

古代皇帝英年早逝的例子并不少见,特别是在明朝,有好多位皇帝的寿命都非常短,甚至登基的时间都非常短。

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皇帝在位时,需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且杂,会加重个人的身体负担,越是勤政爱民的皇帝,基本上寿命都不怎么长。

明宣宗朱瞻基,就是一位英年早逝的皇帝,他跟他的父亲朱高炽合力开创了史称仁宣之治的大明盛世,治国才能是非常厉害的,正是这样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却没能够活出太长的寿命。

很多人就非常奇怪,为什么像这样一位聪慧有能力的皇帝,寿命会这么短。

明成祖朱棣篡位后,自己当了皇帝,所以皇帝的位子就传到了朱棣这一支。而朱棣以后的皇帝也几乎就没有长寿的,他的儿子朱高炽只有38岁,孙子朱瞻基也只活了38岁。而反观太祖朱元璋的后代藩王里面活了七八十的一大把。

对于朱瞻基的英年早逝,小编只能将其归结为天命。

而且,自古以来,皇帝本就是一个高危的职业,我国古代有具体生卒年可考的皇帝一共有两百多位,而这些皇帝的平均寿命还不到四十岁。

因此,朱瞻基的寿命也算是能达到平均水平,这么看来,他也算不得是英年早逝了。至于皇帝寿命之短的原因,无非以下四种情况,一是战争或政变等阴谋被杀,二是纵欲过度,三是劳累致死,四是服药而亡,五是自然发病。那么朱瞻基的死,属于除了第一种情况之外的哪四种就不得而知了。

《明史宣宗本纪》中记载,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性格柔软懦弱,平时根本不受父亲朱棣的喜爱,能够在激烈的争斗中存活下来并被册立为皇太子,可以说是沾了儿子朱瞻基的光。

为了确保皇位可以传承到朱瞻基手中,朱棣才确立了他的太子地位。对于孙儿朱瞻基寄予厚望的同时,朱棣也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教育和历练。

两次征讨蒙古的战争中,朱棣都将他带在身旁,教他用兵御将之道,并请大学士在军队营帐中教他学习经史典籍,治国方略。对于朱瞻基未来经略江山社稷,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朱瞻基的功绩在明朝十六帝中仅次于朱元璋和朱棣。明代二百多年国祚中最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可以比肩文景之治的盛世仁宣之治,就是在朱高炽父子的手上建立的。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宣宗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