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怀疑是什么(强迫性怀疑怎么克服啊)

2024-03-29 20:45:36 综合百科 投稿:爱你的玫瑰
最佳答案最好看一下心理医生,或者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医生会给予一定的指导,并提供治疗方案。另外心理医生也会开一些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如不想看心理医生的话,精神健康网专家提醒患者:1、我们自己主观上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的。要控制强迫性怀疑的出现最首要的一点是树

强迫性怀疑怎么克服啊

1

最好看一下心理医生,或者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医生会给予一定的指导,并提供治疗方案。另外心理医生也会开一些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如不想看心理医生的话,精神健康网专家提醒患者:

1、我们自己主观上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的。要控制强迫性怀疑的出现最首要的一点是树立信心。患者不能因为强迫症状表面上的难以控制而畏惧。

2、其次可以进行意志控制和注意力的转移。患者一定要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使生活节律紧凑有序,通过社交及文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不给强迫思维留空子当不正常思维即将出现时也可借助其他行为进行转移。

3、让思维中止。平时可通过有兴趣的活动或放松训练随时阻断自己的强迫性怀疑。

强迫障碍成功治疗的20条建议|临床经验分享

2

强迫症(OCD)是一种慢性、“致残”的心理障碍,特征为反复侵入的强迫性思维,诱发患者的焦虑情绪,患者倾向于使用强迫行为,例如反复洗手、检查、整理等用于中和或减少焦虑,造成强迫行为的重复,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主观情绪痛苦,影响社会功能和家庭生活。

在众多心理疗法中,CBT中的暴露反应预防疗法(ERP)经过最多实证研究支持,是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强迫症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认知行为治疗,包含暴露反应预防 ERP、认知治疗及行为治疗,其中以 ERP 为主要技术的 CBT 长久以来被视为治疗强迫障碍一线的心理治疗方法

尤其在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强迫障碍的治疗,推荐基于CBT的行为治疗为首选

而在现实层面执行和操作ERP是困难且有挑战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暴露反应预防与药物治疗效果一致,然而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上比药物更持久。但是EX/RP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暴露治疗短时间会令患者的焦虑感迅速升高,以致一些患者拒绝这种治疗方案,高达25%的患者中途退出(Kozak, Liebowitz, & Boa, 2000),而许多完成治疗的患者无法完全遵守治疗程序,也会影响治疗有效率

鉴于以上原因,任何可以提高EX/RP治疗有效性的方法都值得进一步探索,下文基于 Fred Penzel, Psychologist,25 Tips for Succeeding in Your OCD Treatment整理编译,以期增强OCD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依从性,更好完成治疗过程,提升治愈率。

20 tips

1. 随时做好强迫性思维来临的准备。

强迫思维往往不请自来。因此当你脑海中浮现出强迫性想法时,无论这种想法是以前就出现过的、还是新产生的,都无需感到惊讶,也不要陷入这种思维的陷阱难以自拔。理想的做法是将治疗过程中学到的工具和技能随时随地的应用,从而有效应对强迫思维。此外,当你产生新的强迫思维时,记录下来,在下次治疗小节与你的治疗师讨论。

2. 接受意外和风险。

不确定性是生活的常态。“生活在罐子里”,你无法验证自己的强迫思维究竟是现实抑或只是一种想法,焦虑也不会因为你的安全行为或回避行为而减少。所以相比于死守在所谓的“舒适圈”,强迫症得不到改善和康复才是最大的风险。

3. 不向自己或他人寻求确认。

你可能会觉得寻求确认可以增加确定性,有助于消除焦虑。但事实上这种通过反复询他人或寻求确认来得到心理安慰,以试图避免糟糕结果发生的举动仍然是一种强迫行为。它不会持续性地减轻焦虑,反而会抵消治疗过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并阻止症状改善。

4. 不跟随强迫性怀疑。

理解强迫性怀疑不是事实,是病理性思维,带着不分析、不质疑和不争辩的态度去认识到,“强迫性怀疑不等于真正的问题”,这就意味着这些强迫性怀疑没有对应的真实答案。因此,当强迫思维出现时,我们不去深究和刨根问底,只需要简单地注意到但不反应就可以了。

5. 不要试图阻止或抑制强迫思维。

大部分的人都有亲身经历,当我们试图不去想一件事的时候反而会想得更多。因此试图阻止或抑制想法往往只会带来反向效果,导致更多的侵入性思维。研究也表示,我们无法有效停止或压制特定的想法。“If you want to think about them less, think about them more.”

6. 尝试摆脱非黑即白、全或无的思维。

不要给自己留下一次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的刻板印象。即使在治疗过程,偶尔实施了一次强迫行为,不代表治疗失败。克服强迫打的是持久战,每个人在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都会经历暂时的挫折,更何况是在学习新的治疗技巧。不呛几次水是学不会游泳的。“A lapse is not a relapse.”

7. 应对症状靠自己。

除非在治疗师授意的情况下,不要将其他人牵扯到你的治疗家庭作业中来,也不要寄希望于他人给你压力或动力。而在整个症状改善的过程中,真正不离不弃的伙伴只有你自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你要勇敢扛起冲锋的大旗。

8. 保持耐心,坚定信心,专注点滴进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与其观望和比较他人步伐长短快慢,不如专注在自己治疗过程,专注每日的家庭作业上,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做不公平的比较。

9. 直面焦虑而非避之。

战胜恐惧的唯一办法是直面恐惧。既然无法回避或压制想法,那么除了勇敢面对我们别无他选。记住,直面焦虑是症状改善的必经之路。

10.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症状

与其抱怨:“为什么我非要经历这些?”,不如将其视为改善症状的又一次机会,鼓励自己:“这是一次锻炼和让自己更强的机会”。

11. 强迫症有时会让你对治疗产生质疑。

强迫症可能会导致你怀疑自己是否在接受正确的治疗,让你觉得这些家庭作业无法带来改善,使你无法真正认同治疗方式,也无法获得治疗效果。这里你需要认识到的是,强迫症也被称为“疑心病”,它会让你对所有重要的事情产生怀疑。有的患者会质疑治疗师的能力、资质,也可能质疑他人的好意是居心不良,甚至对自我产生质疑。对此,就要用到第4条建议,也就是“强迫性怀疑不等于真正的问题”,这就意味着这些强迫性怀疑没有对应的真实答案。

12. 牢记自己有强迫症。

注意:这句话并非让你牢记自己患者的身份,更无意使你对强迫症产生污名化想法,请一定不要误解!

由于强迫症的存在,你不能总是相信自己的反应、想法或感受是真实的,特别是这些思维和感受是极端且消极时。当你将自己的想法、冲动或意象与现实(产生这种想法等于事实就是如此)、行为(产生这种想法等于这件事会发生)或物体(产生这种想法等于污染这件物品)融合时,会导致症状加剧。此外,当你不确定自己身上的某种现象是否属于强迫症状时,将其视为症状对待。然后针对它进行暴露治疗。

13. 焦虑不是问题,焦虑引发的强迫行为才是。

想法无法克制,但行为却可以。当你认为焦虑是问题所在时,就会为了摆脱焦虑而实施更多的强迫行为,这样反而会导致焦虑加剧。而当你认识到强迫行为才是问题时,通过克制这些行为而不去实施,一直待在这种令你恐惧的环境下,一开始焦虑水平可能会上升,而当你逐渐习惯了这样的情绪并建立焦虑耐受时,它反而会逐渐消失。

14. 强迫思维与行为往往与现实自相矛盾且无意义。

强迫患者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不仅无效,反而造成症状的持续,做与强迫思维和行为相反的行动反而能让自己从症状中解脱

15. 全神贯注在家庭作业上,聚焦于当下,让自己感受焦虑。

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不要让自己走神或转移注意力。患者有时会为了逃避焦虑而自动化地去完成家庭作业,使其成为一种“例行公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你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对焦虑和恐惧的耐受,只有专注在当下,与焦虑共处,才能达到目的。

家庭作业的目的不在于尽快完成任务,而在于诱发适当水平的焦虑,直到焦虑渐渐消除。家庭作业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你在治疗之外进行自我改善的重要途径。

16. 每日回顾治疗中的家庭作业。

哪怕你觉得自己对家庭作业已经一清二楚了,也依然很容易忽略某些内容,尤其是那些你不想面对的任务。不要觉得自己对它们已经了如指掌并且肯定不会忘记去做。事实往往相反。

17. 在练习家庭作业时,不要寻求确认或放弃。

某些想法可能会导致你的努力付之一炬,比如“这只不过是家庭作业,我所说的话和做的事情都不能作数,也不能当真”(贬低家庭作业的重要性)、“治疗师不会想让我去做这些伤害自己或别人的事情的”(将不完成任务的责任归于他人)或“我是在治疗师要求下才去做的,所以就算坏事发生,责任也不在我”

18. 不要等待“最佳时机”。

拖延是部分强迫症患者的特征之一,“最佳时机”就是当你收到家庭作业立即开始的一刻

19. 不要被完美主义牵绊。

完美主义是强迫症的另一特征。你的强迫症会告诉你“如果不把家庭作业做到完美,就无法康复”。如果你发现自己每次完成作业时都必须按照一套严格的规则进行的话,就要当心完美主义让完成作业变成另一种强迫行为。

20. 承认自己取得的成功,为自己的努力而自豪。

当你觉得自己没有进步时,不妨回顾自己已经完成的暴露任务。看着这些当时具有挑战性而现在对你来说已经能够克服的任务,有助于培养你的自信和动力,推动你继续向前迈进。

wypsy团队整理

中文原创 禁止转载、剪辑和任何二次加工 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科学 | 严谨 | 循证

-we lead by example to make life better -

参考文献:

by Fred Penzel, PhDPsychologist/Executive Director; Western Suffolk Psychological ServicesIOCDF Scientific & Clinical Advisory Board Member

This article was initially published in the Summer 2014 edition of the OCD Newsletter.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强迫性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