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广济桥以前的图片(潮州广济桥至今有多久了)

2024-04-10 15:46:34 综合百科 投稿:口天吴
最佳答案广济桥建成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至宝庆二年,明宣德年间扩建,至嘉靖九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

潮州广济桥至今有多久了

1

广济桥建成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至宝庆二年,明宣德年间扩建,至嘉靖九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夕广济桥已残破不堪,1958年对全桥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

潮州有个神奇古桥,建于南宋,中间18个木船,晚上断开白天闭合

2

广东潮州拥有1600年的古老历史,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潮汕文化就从这里发源,潮州有一个神奇的古桥,是中国四大名桥之一,这就是有名的广济桥,南宋时期,在潮州的韩江之上,古人修筑了这座桥。

时光荏苒,广济桥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依然保护得很好,这里如今已经成了潮州的一个旅游观光桥,也是潮州的标志性景点,很多旅游爱好者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会选择来这样的地方打卡。

潮州名人辈出,唐朝的时候,潮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这里的经济一直很发达,很多名人从潮州走向了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国学泰斗饶宗颐都是潮州人。

潮洲桥的门票20元,走在桥上感受一下,比远距离拍照更有感觉,南宋1171年的时候,广济桥开始修建,以八十六只船架设浮桥,并在中流砌一个长宽均为五丈的大石墩,以固定浮桥,取名康济桥,南宋末的时候,此桥被毁坏,一直到了明朝,又开始重建,改名广济桥,一直沿用至今。

韩江是粤东交通运输的动脉,也是广东东部同福建、江西的必由之路,至今广济桥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旅游爱好者来到广济桥,都会打卡留念,在桥上还有专门拍纪念照的人,现在手机拍照功能强大,估计很少会有人去这样留影了。

广济桥的下游有一个韩江大桥,已经取代了当初广济桥的功能,所以现在的广济桥以旅游观光为主,中国有四大名桥,潮州的广济桥、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福建的洛阳桥,有时候我们的旅游在设计行程的时候,可以有目地去打卡,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广济桥的两端是桥亭,都建在桥墩上,中间就是16艘木船,每到了下午的固定时间,工作人员会通知大家,让游客尽快通过,然后中间的12艘木船打开,留出通道,来往的船只可以正常通行,目前广济桥也是中国唯一一个集合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古桥,2017年央视《2018春节戏曲晚会》就在广济桥的广场举办。

夜幕降临后的广济桥,五彩的灯光亮起,看起来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广济桥在经历了漫长历史的风雨后,以聘婷的姿态立于韩江之上,成了潮州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广济桥,潮州历史文化的标志

3

“12日下午,***来到潮州市考察。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的广济桥始建于南宋年间,横跨韩江两岸,风格独特,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沿桥步行,察看桥亭、浮桥,眺望韩江两岸风貌,了解桥梁历史文化特色,听取广济桥修复保护情况介绍。***强调,广济桥历史上几经重建和修缮,凝聚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匠心和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要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

这段文字是***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一段。这座驰名的广济桥再次因总书记的到访而为天下人所知。

因桥而胜

“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到潮州不到广济桥,是重大遗憾。“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激石雪飞梁上冒,惊涛声彻海门潮。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云霄。”清乾隆进士郑兰枝在“潮州八景”诗中,描绘潮州广济桥绝美风光的动人诗句,至今流传。

广济桥建于800多年前,是南宋时期的潮州名桥。位于潮州东门外,横跨韩江两岸,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齐名,并称四大古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格局,前后延续300多年。广济桥建造汇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合众人之财,谋众人之福。“广济百粤之民”,是为“广济”桥名由来。

因桥而便

广济桥机动可变的桥体,于人方便,于商有利。通过舢板牵引,江面上的浮船遇大型船只通行时,有序让出江心水道。待大型船只通行后,再重新合龙连为一体,成为一座浮桥。史载: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86只巨船联结而成始名“康济桥”。淳熙元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熙五年(1194年)历时54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10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绍熙五年(1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随后,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12年,建成桥墩13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联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丈;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6只,遂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鉎牛2只,分置西桥第8墩和东桥第12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洪水,东墩鉎牛坠入江中。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

因桥而富

广济桥由18只梭船机动相连。不仅可以通行巨型船只,更可通过洪水洪峰。广济桥建成,令当地商贸繁荣。桥上桥亭逐渐从24个增加到30个。茶楼酒肆,市铺林立,有唱戏的、算命的、担菜的、担鱼担肉贩卖的,还有耍猴子的、凭栏远眺的……不一而足。“一里长桥一里市”,宛如《清明上河图》活画,被刻进潮州木雕《湘子桥图》。因建桥广聚智慧、广集人力,民心相通,民居而安。当地生产火热、文化繁盛。令潮州成为自古繁华、安逸之地。黄发垂髫偏东一隅,碧海仙山,另有一番世外桃源况味。

广济桥沟通东西两岸,广济桥地处韩江中游,是广东东部往来福建、江西的必经之路,韩江又是粤东交通运输的动脉,在古代沟通泉州和广州。广济桥一经建成便成为货物集散和转运的重要枢纽。商贸频繁,经济繁荣,市井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自古广济桥上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佳话。陆地与水因桥相亲,带来水陆文化的沟通连接。

因桥而坚

潮州工匠们克服重重困难,在湍急的韩江水中,修筑广济桥,历经300载风霜雨雪,从东西两岸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锲而不舍,向江心顽强推进。历代潮州人呕心沥血、前仆后继,几年甚至几十年增加一个桥墩,以如此智慧、如此心血营建的广济桥,也体现了潮州人坚忍不拔的性格。历史上的广济桥也历尽磨难,或饱受雷轰电击不倒,或久经浪啮沙蚀不毁。屡败屡建,屡建屡成。桥与人都百折不挠、奋发有为。潮州人“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精神气贯长虹,为广济桥注入灵魂。潮州人的豪情万丈与广济桥的刚柔并济融为一体,互相见证。广济桥成为潮州人的文化图腾,成为连接古代先贤自强不息精神和后人继往开来品格的丰碑,成为古老农耕生活和现代科技文明水乳交融的纽带,更成为现代潮州的文化新地标。

因桥而巧

广济桥在中国乃至世界造桥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梁舟结合的格局,使广济桥形成独特的三大特点:“十八梭船二十四洲”。桥由东、西两段的24座桥墩和中间的18梭船连接而成,浮桥可开可合,结构奇特。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成为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在桥墩上建筑起形式各异、用途各别的24座楼台亭阁,重瓴联阁,济美联芳;“一里长桥一里市”,广济桥对河道的自由开合,方便当地百姓通行和大型船只、洪峰自由通过。船舶逆韩江而上,直达内陆各地,使广济桥乃至潮州成为重要的商贸枢纽,奠定今天潮州商贸格局。

因桥而灵

这座充满神奇的大,充满建造的神话传说,为潮州增添了灵动的趣味。因造桥艰难,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难度超乎人们想象。潮州民间流传着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以助人力一毕其功。据说,“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被贬潮州,常登东山门即今天的笔架山游玩。韩愈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自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给一个孕妇识破,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一句话泄漏了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东面那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广济和尚造西南一段桥,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亲自去桑浦山开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一群乌羊,一路赶来。但当最后一群乌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便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到你田里去吧!”地主把羊一齐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变成一座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相传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因此,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怎么办?天又快亮了。八仙中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化成18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18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因桥而美

广济桥上有对联“三峰桥畔摇空,一塔云边作笔”。24座桥亭至今悬挂黑底金字匾额,上书“凌霄”“冰壶”“小蓬莱”“青霭”……,展现四时光影变幻,万般美景叠出盛况。“潮州暮春三月,桃花水汛,韩江水涨,河面增阔,十八梭船的涨落随潮水浮沉升降与桥东西墩连成一线,恰似长龙卧波活现”的“湘桥春涨”绝美画卷,令人心驰神往。在广济桥上展望韩江江面,但见韩水上游,轻舟点点,随波飞驰;中游东岸笔峰摇翠,晴波潋滟;下游凤凰山桃花盛开,景致迷人,如诗入画。

因桥思变

随着历史的变迁,广济桥几经修筑。1958年对全桥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18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桁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1976年又一次进行扩建成现状。1988年3月,广济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潮州市政府对广济桥全面修缮,潮州侨乡侨胞慷慨解囊,令广济桥恢复原先风貌。如今,广济桥与时俱进,已一跃成为粤东旅游的一大文旅品牌。

韩山依依,韩江脉脉。文韵氤氲,广济永存。一脉相承的广济桥精神气度,已融入岭南文化精髓,滋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深厚积淀,光辉日新。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潮州 有多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