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创立在哪里(同盟会在哪建立的)

2024-04-19 08:07:11 百科达人 投稿:口天吴
最佳答案1、同盟会(全称:中国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该政党以东京为本部所在地,总理以下分设执行、评议、司法3部;在国内外分设

同盟会在哪建立的

1

1、同盟会(全称:中国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该政党以东京为本部所在地,总理以下分设执行、评议、司法3部;在国内外分设9个支部(国内有东、西、南、北、中5个支部,国外有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4个支部),并在各省区成立分会。

3、会上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

4、该政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四、同盟会应运而生

2

从一八九四年兴中会成立,到光复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产生,十年间国内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清朝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投入了帝国主义的怀抱,推翻卖国的清朝政府,已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一致的心愿。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盟会的成立,适应了这种客观形势的要求,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走向高潮的标志。

国内外革命团体成批地出现,反映了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同时也给革命党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即怎么把分散的革命小团体合并为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革命前进。一九零五年七月,孙中山来到日本,根据这个客观形势的要求,同华兴会代表黄兴、宋教仁等人商量合组革命政党的问题。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中,有些人主张合并,也有些人反对合并。孙中山向大家解释,中国现在不必怕被各国瓜分,只怕自已内部不统一,这一省想起事,那一省也想起事,不相互联络,各自号召,必将造成二十多个地方政权之间的斗争,各国乘机干涉,那就一定要亡国。因此,各革命团体之间,以相互联络为要。

孙中山的主张得到黄兴等人赞同,决定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等团体,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一九零五年七月三十日在东京召开第一次联合会,出席的有各革命团体代表七十多人。会上决定,建立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个字作为政治纲领。

一九零五年八月十三日,留日学生在东京开会欢迎孙中山,到会的有一千三百多人,会场内外、台阶上下都挤满了人,盛况空前。孙中山在会上发表富有鼓动性的演说,痛斥改良派中国只可君主立宪,不可民主共和的谬论,大大地鼓舞了革命派的斗志,大张革命旗帜。八月二十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会员有几百人,通过了同盟会的总章和军政府宣言,推选孙中山为总理。根据总章,同盟会设领导机构同盟会总部定于日本东京,总部下分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

十一月,同盟会总部创设机关报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又把他的十六个字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旧三民主义。所谓民族主义,中心内容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所谓民权主义,中心内容就是创建民国;所谓民生主义,中心内容就是平均地权。以上四句话、三大主义,是孙中山社会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也是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随后,同盟会总部又编制了一套革命方略,共有军政府宣言、对外宣言等八个文件,内容包括同盟会施政纲要、对外政策,和各地武装起义的具体政策方针等。

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被承认为同盟会的指导思想,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比以前成熟了。

孙中山倡导民族主义,抛弃了反满口号中的种族复仇主义,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虽然还不能把清朝贵族和满族人民区别开来,但他对于民族主义的解释,比起当时地主阶级反满派所散布的种族革命论来,毫无疑问是前进了一步。

孙中山还把民族主义解释为向清朝贵族夺取政权的斗争。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的这样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在这里,孙中山把民族革命和民权革命结合起来,为日后推翻清朝政府,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同盟会成立后,以统一的革命政党代替原来分散的革命小团体,革命派的团结比以前扩大了,力量加强了。

在同盟会成立前,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带有较深的旧式会党的痕迹,地区局限比较大,一般都没有正式的政治纲领和比较完备的组织形式,不仅各组织间自立门户,就是一个组织内部步调也不一致。同盟会成立后,改变了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

孙中山和他所创立的兴中会,长期以来主要活动范围在广东、香港以及海外华侨中,与内地人民很少联系。同盟会成立后,国内会员大量增加,联系相对地加强。而且同盟会所增加的会员,又多数是各省的留学生和他们所串联的知识分子。

这些人虽然大多数出身于地主、资产阶级,但就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说,仍然属于小资产阶级的范畴。他们年轻、热情,不满于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有比较大的革命性,他们入会,也就增强了同盟会的力量。

然而同盟会毕竟是一个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地主阶级反满派之间松懈的联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虽然表面上被接受为指导思想,许多人对它仍然有所保留。华兴会等团体中的某些人,本来就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他们接受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思想,却反对他平均地权的主张,因而被称为二民主义者。光复会中有些人,较多地强调反满,对于其他问题就不甚关切,当时又被人们讥讽为一民主义者。政见上的分歧,导致了组织上的不稳固。

过了不久,同盟会中就派生出一个共进会来。共进会虽然继续打着同盟会的旗号,但在宣传中,却把平均地权改作意义模糊的平均人权,而光复会则一直保持独树一帜的活动,这就为同盟会预伏下日后分裂的危机。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它所宣布的纲领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

第一,同盟会民族主义的锋芒,只是针对清朝贵族为首的统治,而没有把帝国主义包括在内,忽视了近代中国社会一个最主要的矛盾,即帝国主义侵略者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尽管象孙中山和陈天华等人,具有反帝爱国的思想,但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决定了他们对帝国主义存有幻想,不可能深刻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并把反帝爱国思想化作实际的行动纲领。特别是同盟会中一部分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会员,历来对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心存异议,经过他们反复渲染,本来居于次要地位的满、汉矛盾,被夸大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大大地冲淡了辛亥革命的反帝内容。从同盟会所发布的对外宣言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标榜的民族主义,还是非常狭隘的,他们对于帝国主义存在很大幻想。

宣言前三条: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偿款(赔款)外债,照旧承担。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这是同盟会的外交总方针。很明显,他们所发表宣言,目的就是讨好帝国主义。他们向帝国主义明确宣言,资产阶领革命党人打算承认帝国主又在华的一切程权,实际上也就是承认中国的半殖民地位,用以换取帝国主义的中立和支持。清朝政府是帝国主义的走狗,革它的命就是革帝国主义的命。对于这个革命,帝国主义怎么会保种中立并给予支持呢?

第二,孙中山虽然把民族主义解释为向清朝贵族夺取政

权的斗争,但由于阶级局限,他不可能把清朝贵族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所以在实际贯彻中,就被某些人阐释为单纯的反满。这种倾向,大大地削弱了辛亥革命反封建的意义。从同盟会所发布的招降满洲将士布告中又可以看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标榜的民权主义,是多么缺乏实际的政治内容,他们对于汉族的官僚地主、封建军阀,又寄予多么大的希望。

第三,同盟会虽然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是他们却又反对农民起来夺富人之田为己有,反对广大农民起来革命,妄想采用所谓核定地价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这个办法,就是由革命政府出面,把每块土地核定价格,现有的地价仍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为社会进步所增加的地价,才归国家所有,为国民所共享,也就是为资产阶级所共享,广大劳动农民是没有份的。这个办法,实际上是惧怕农民群众用暴力摧毁封建统治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因此,不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土地的迫切要求。这就是他们的致命弱点。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会在 同盟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