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价格(放线菌的应用价值)

2024-04-02 02:47:41 综合百科 投稿:LE
最佳答案放线菌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到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

放线菌的应用价值

1

放线菌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到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一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维生素和有机酸等,弗兰克菌属为非豆科木本植物根瘤中有固氮能力的内共生菌,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少数放线菌也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因此放线菌与人类关系密切,在医药工业上有重要意义。

放线菌种植玉米,增产15%以上?

2

2013年以前,我们对放线菌防病促生作用的研究,重点放在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上,对大田作物涉及极少。

主要原因是,粮食作物的种植经济效益较差,同时连作障碍也不太明显。

但在2013年之后,我们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尽管种植粮食不赚钱,但粮食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因此,粮食高产种植技术研究不能停止,要保证实现和达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

“中国人的饭碗要始终端在中国人的手里”。于是,我们开始进行放线菌对粮食作物增产的研究。

研究中发现一个问题:由于放线菌活菌剂的生产成本高,再加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于化学肥料和有机肥,因而不能以常规的施肥方法在粮食作物上使用放线菌。

经过多次实践探索,我们在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上,独创了一套新方法:先放线菌粉作为“布料”,给种子做了“外衣”——种子包衣,然后按常规方法种植。

带菌的种子播种到土壤中,放线菌就会发挥作用,调整种子周围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种类。进而,通过土壤微生物影响玉米根系生长发育,达到抗病增产效果。

2014年夏季,我们在玉米上进行了试验。

结果不出我们所料,穿了“菌衣”的玉米种子比常规的玉米种子出苗要快,植株生长情况也更好(图1)。

图1.放线菌种子包衣玉米生长状况

图1.放线菌种子包衣玉米生长状况

2014年9月3日上午,我们去试验地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发现:

包衣处理的试验玉米,抽雄扬花已结束,玉米雄蕊上的花粉已荡然无存;玉米穗上雌蕊已干枯,授粉结束(图2,图3)。

未包衣的对照玉米,抽雄扬花正在进行,雄蕊上布满花药;玉米穗上雌蕊才刚开始吐丝,花丝鲜嫩(图2,图3)。

图2.放线菌种子包衣(右)与未包衣对照(左)的玉米抽雄比较

图3.放线菌种子包衣(右)与未包衣对照(左)的吐丝比较

2014年9月6日,我们各采集了3株对照玉米和试验玉米,进行了茎叶鲜重、根系鲜重等指标的测定。结果为:

对照和包衣处理的百粒鲜重分别为24.8g、32.8g;烘干后,对照百粒干重仅为5.6g,包衣处理为10.3g;

籽粒含水量,对照为342.8%,菌剂包衣处理为218.4%(以干基计);单穗籽粒重,对照为22.6g/穗,包衣处理为45.0g/穗;

图4.放线菌种子包衣与未包衣对照的玉米穗

剥开玉米棒的外苞皮发现:对照玉米棒上的籽粒颜色浅,用手指掐时有白浆流出;而包衣处理的试验玉米穗籽粒颜色深,饱满,用手指掐时无白浆流出(图4)。

这些数据表明:种子进行菌剂包衣处理后,将会对玉米的灌浆速度发生显著影响。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也很显著,干燥后的籽粒产量增加了25.3%,而在后续的多点试验中,增产幅度大多在15%左右。

【作者简介】

薛泉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点点帮农·易朴农业智库”微生物技术首席专家。多年致力于土壤微生物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西北极端生境放线菌生态、资源及其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连作引起的土壤生物退化机理及微生物修复等方面,发现了多种作物连作引起的土壤生物退化的微生态机制,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土壤生物退化微生物修复思路、原理及技术体系。

「转」EM菌和EM菌的有益应用

3

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是由大约80种微生物组成,EM菌由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1982 [1] 年研究成功,于80年代投入市场。EM菌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 80余个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 种微生物菌制剂。作用机理是形成EM菌和病原微生物争夺营养的竞争,由于em菌在土壤中极易生存繁殖,所以能较快而稳定地占据土壤中的生态地位,形成有益的微生物菌的优势群落,从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对作物的侵袭。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更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EM菌已被日本、泰国、巴西、美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广泛应用于农业、养殖、种植、环保等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1、光合菌群(好氧型和厌氧型)。如光合细菌和蓝藻类。属于独立营养微生物 ,菌体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质,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含有辅酶Q10、抗病毒物质和促生长因子;它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热为能源,将土壤中的硫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土壤中的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氮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力量。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还可以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养分。光合细菌如果增殖,其它的有益微生物也会增殖。例如:VA菌根菌以光合菌分泌的氨基酸为食饵 ,它既能溶解不溶性磷,又能与固氮菌共生,使其固氮能力成倍提高。

2、乳酸菌群(厌氧型)。以嗜酸乳杆菌为主导。它靠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并使有机物发酵分解。乳酸菌还能够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致病菌活跃,有害线虫会急剧增加,植物就会衰弱,乳酸菌抑制了致病菌,有害线虫便会逐渐消失。

3、酵母菌群(兼性厌氧型)。它利用植物根部产生的分泌物、光合菌合成的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合成促进根系生长及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在EM原露中对于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产生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养分。

[2]

应用

EM菌的应用:

1)提高鱼虾禽畜的免疫力,明显控制有害病菌,节省药物开支;

2)除异臭,净水质,清洁空气,改善环境;

3)降低肉料比,大幅度节省饲料;

4)发酵分解饲料中的有机物,提供高效代谢营养组分;

5)显著提高肉、蛋、奶等产品质量,提升经济效益。

6)减少种植蔬果的细菌与真菌病害。

组成

EM菌

EM菌为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也叫EM益生菌原液,它能使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发酵系的丝状菌五大类微生物中的10属80种有益微生物共生共荣。它是由世界著名应用微生物学家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EM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大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和一般生物制剂相比,它具有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水平。迄今为止,EM已狂风般席卷日本、美国、巴西、法国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

EM菌采用日本菌种技术利用独特发酵工艺把经过仔细筛选出来的好气性和嫌气性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功能强大的EM制剂。

功效发酵有机肥

接种EM菌,比自然发酵速度更快,提高效率

种植业

各种农作物,包括稻、麦、豆、薯、玉米、油料、棉、麻、蔗、烟、蔬菜、花卉、茶叶、果树、药材、食用菌等。可使农作物稳产高产、有效防止病虫害。

水产业

鱼、鳖、虾、蛙、鳗、鳝、螺、蚌、泥鳅等。能提高生命力、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环保业

治理污水、改善环境。

效果

EM菌技术能运用在工业、农业、畜牧业和环保上。

养殖业

* 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

* 除臭、驱蚊蝇,改善饲养环境,抑制、消除氨气味;

* 改善动物体内外环境,增强动物免疫力、抗病力;

* 增进动物健康,有效控制预防痢疾、球虫、大肠杆菌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生;

* 提高繁殖率、成活率,促进动物生长,提高日增重,缩短饲养时间;

* 提高畜禽肉蛋品质和产量;

* 减少、甚至不用抗生素,生产绿色畜禽产品。

种植业

*增强植物新陈代谢,促进光合作用和强化叶片保护膜,抵抗病原菌,促使根系发达,使成期提前7 - 10天。

*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产生有益物质防治农作物各类病害。

*有益菌群与土壤中放线菌等共生共殖,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土壤肥质,彻底改良土壤性质,最终实 现绿色有机农产品及免耕作业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低成本、高回报,经多类作物使用效果显著。如瓜果类,单果增重、糖度增加、保果率增加35%-50%。

em益生菌在种植业使用的注意事项

1 、依照植物的生长规律,掌握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前利用 EM菌液参与基肥、种籽及幼苗处理、追肥与防虫等系列生产手段,取得最佳增产效果。

2 、雨后和傍晚使用 EM菌液效果最好

主要作用表现在:

1.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逐年减少以致完全不用化肥、农药,最终实现免耕作业。我国有关科研 单位试验表明:与化肥相比,EM有益微生物+猪粪使土壤中速效钾提高5%,速效磷提高31.2%,全氮提高15.5%,而且土壤越种越肥沃,有益小动物(蚯蚓等)倍增,渗水、保水、透气能力增强,促进团粒化。连用三、五年,土壤生态、物理、化学性能彻底改良后,可以实现免耕种植。

2.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减轻并逐步消除土传病虫害和连作障碍。

3.不用除草剂,抑制与消除杂草

4.增强植物的代谢功能,提高光合作用,促进种子发芽、根系发达、早开花、多结实,成熟期提前10 天以上。

5.低投入、高回报,确保农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经各地几年使用,一茬作物每亩只需用 EM有益微生物1.5-2 公斤,而增产幅度一般为:粮油作物增产10-20%以上(其中大豆可增产40%以上);叶菜类增产8-26% 以上(块根块茎类增产幅度更大);瓜果类保花保果率提高40%以上,且单果重、糖度和保鲜能力明显提高;花卉可提前半月开花,花朵更多更艳,花期延长。

6.改善品质,生产个儿大色正,美味可口且无化学污染的纯天然绿色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日益让人们接受。在养殖上可以达到节约饲料、消除圈舍臭味、减少疾病、减少用药量、不用请粪等等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种植方面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解决连作障碍、抗重茬、逐步消除土传疾病、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给农民的增产增收带来了希望!然而选用不同的产品,运用不同的使用方法最终的使用效果是不一样的!

水产业

* 控制水环境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调控养殖池微生物生态结构;

* 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功能,预防病害,增进健康,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 促进生长发育、增重,增加产量;

* 无污染,成本低,收效大,改善肉质;

* 净化水质,改善环境,延长换水间隔。

* 减少病原菌,平衡微生态,减少药物的使用,保障环境安全;。

在环保上的应用效果如下:

* 促进有机污染物分解,降低BOD、COD,净化水质;

* 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净化能力,减少污泥发生,降低成本;

* 消除环境恶臭,抑制有害病原菌增殖;

* 有机垃圾堆肥化处理,循环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 减少沉井污泥、减轻现场臭味、清理下水管道污垢。

* 饭店、食堂的泔水、残羹剩饭、菜叶果皮等垃圾可制作菌体蛋白饲料。

* 畜禽粪便、垃圾场的有机垃圾可制作生物肥料。

实践证明,用EM养虾从未发生过烂尾现象;用EM原液防治鳖病疗效也非常显著,具体方法:水池泼洒浓度为1ppm—5ppm,重要时期为5ppm—10ppm,治疗疾病时则以10ppm为宜,拌饲料时兑水浓度为3‰。注意EM不能与杀菌剂或抑菌剂同用。

EM菌是由80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自日本引进后,在我国的种植、养殖、水产等高产高效方面创造了许多奇迹。实践证明,使用EM菌后各种动物、植物产量高、品质优、口感好,价格成倍提高,其经济效益比一般的种植、养殖场提高数倍。

水产养殖应用适应对象

所有水产养殖品种均适用,如鱼、鳗、鳖、蟹、蛙、虾、鳝、螺、蚌、泥鳅等。

作用机理

EM菌原液渗入水体后,其群体作用能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调整养殖生态环境,增加水中溶氧量(氧气),促进养殖生态系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类活化生长,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拌入饵料投喂,直接增强鱼类的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能力,促进健壮生长。EM菌原液中的光合菌还能利用水中的硫化氢、有机酸、氨及氨基酸兼有反硝化作用中去除水中的亚硝酸铵,因而能使养殖池中的排泄物和残饵污染得到净化,改善水质,减少鱼病。主要作用为:

1、减少病原微生物和不良藻类、明显增强养殖对象的免疫力和抗病性,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用户反映,EM菌原液可使蟹苗成活率提高近一倍,中华石斑鱼的成活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以上。

2、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水面浮游动物、有益藻类增多,特别是红虫不断增多至布满水面。

3、稳定和改善水质,水体颜色清爽,不臭不腐,无硫化氢、氨气等异味,能见度在25-50cm的时间长且较稳定,换水时间可延长2倍以上。

4、鱼虾粪、池底杂质和下脚料不会变成淤泥而呈散沙状。

5、促进生长,增重率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在同等环境下,用EM菌原液后,可提前10-15天上市,平均亩产提高20%-35%,产卵量增加25%,产卵时间延长。有的试验表明,常温新鳖池用EM菌原液后,产卵时间延长近70天,且孵化率较好,饵料不臭,改善了养殖环境。北京郊区某渔场在鱼苗试验中,试验组鱼苗体重为对照组的两倍,厦门某学院在小面积对虾养殖试验中,体重增重率达166.7%。

使用方法

一般来说,按需要比例将三升EM菌原液兑水稀释后喷洒水面及处理饵料投喂。

1、四大家鱼应用EM菌原液的方法

① 池塘处理:池塘注水前1周,用100-300倍的EM菌原液稀释液和EM菌原液制作的防虫液代替石灰、漂**等均匀喷洒,消毒和净化池塘。 2.5公斤EM益生菌菌液/亩。

② 水质净化:在放养前3-10天,用EM菌原液稀释液泼洒水面。视水质情况,开始15天1次,以后为1个月1次,水质较差的地方,适当缩短泼洒时间,为了均匀喷施,先将EM菌原液稀释后使用(下雨时喷洒效果最佳)。 1.5米以下1公斤菌液/亩。

③ 鱼饲料的处理:由于鱼饲料为颗粒状,可用50-200倍的EM菌原液稀释液喷洒饵料,喷湿为度,马上投喂,以免散开。

④ 有机肥和粪便的处理:要投入水体的有机肥(青草液肥)和粪便应先用EM菌原液处理,5公斤菌液/吨粪便。发酵7天后方可投入水面。

⑤ 鱼病防治:如出现鱼浮头和泛塘现象,可用EM菌原液稀释液均匀泼洒水面,3-5小时可好转,鱼恢复正常。此后可隔1-2天再泼1-2次。个别的真菌性鱼病、细菌性肠炎、烂鳃病、打印病等可将病鱼涝出,用EM菌原液10-50倍直接涂擦病灶,也可用EM菌原液100-150倍稀释液浸泡病鱼(直到鱼出现轻微浮头止),几天后即可痊愈。

2、大型湖泊、水库的网箱养鱼使用EM菌原液的方法

① 放养前处理:鱼种放养前应对养殖水面进行清塘,清塘时,用EM菌原液制成的防虫液兑水50-100倍直接泼洒凶猛性鱼类或野杂鱼的产卵场,破坏其繁殖生长环境,控制其群体数量。

② 用EM菌原液发酵饲料饲喂,也可参照四大家鱼饲料处理的方法。

③ 用海绵等蜂窝状的物体在红糖和EM菌原液的混合液(10倍左右)中浸泡24小时,再悬挂在网箱中间,通过鱼儿的游动使EM菌原液不断地扩散,EM菌原液悬挂物7天左右更换1次,可以使网箱的水体环境完全改观。

④ 用EM菌原液1:EM菌原液发酵料2:黄泥土4做成很有粘性的团快,重量为每个1-1.5斤,晾干后,在投饵料附近采取挂袋、挂篓的方法,使EM菌原液有益菌有一个固定居所而提高净化作用,从而改善和稳定水质,此团块一个月更换1次。每亩放10-15个。

3、特种水产(对虾、甲鱼、鳗鱼、桂鱼等)应用EM菌原液的方法

① 环境处理:在池塘放水前1周,用10倍的EM菌原液稀释液和EM菌原液制作的防虫液代替石灰及漂**等均匀喷洒净化环境。 2.5公斤菌液/亩。

放养前3-6天,用100倍的EM菌原液稀释液泼洒水面(EM菌原液用量视水质情况,一般1.5米以下1公斤菌液/亩),水质较差的地方应适当缩短泼洒时间。水质以绿色为好。

② 调节水质的方法(鳗池):1天2次高密度换水的水池,就不宜直接均匀泼入,而应泼在增氧机边或进水口,使EM菌原液微生物不断流动扩散,以利在最短时间内分解有害物质、下脚料和达到尽快稳定水质。土塘海水养鳗则宜在每次换水后泼洒EM菌原液稀释液1-2公斤菌液。

③ 鱼饲料的加工:把EM菌原液加清水兑成100倍稀释液以后,与粉状的饲料一起搅拌均匀,成团状饲喂。水分含量约在40-55%(水分多少随饲料的干湿程度而定)。

投喂新鲜动物性饲料的甲鱼池,可先把饲喂料铰碎后,与人工配合饲料、EM菌原液100倍稀释液一起搅拌均匀饲喂。

④ 食台处理:每次投饲前要检查食台,用200-500倍的EM菌原液稀释液净化食台、清扫食台残饲。

⑤ 饲料加工处理:用200-500倍的EM菌原液稀释液均匀喷洒和清洗搅拌机等工具、地面及四周墙壁,以保证饵料卫生。

4、保鲜

在水产品的保鲜水槽里,每隔1-2天喷洒一次1000倍的EM菌原液稀释液,可有效延长水产活鲜期和保持皮色(磷)光洁喜人。

四、EM菌液在水产养殖中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 要使EM菌原液在水产养殖上取得明显成效,应连续配套使用。即在用EM菌原液制作各种饲喂料的同时,按要求用EM菌原液稀释液喷洒干池和水面。

② 不能与各种抗生素和杀菌剂等药物同时混用(非用不可时,应间隔4-6天时间),尤其是特种水产养殖,如果混用,不仅不能发挥EM菌原液的有效功能,而且会造成池水变臭,出现这种情况,要立即换水,再按技术要求用EM菌原液饲料投喂和稀释液喷洒。

来源: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M%E8%8F%8C/1796420?fr=aladdin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放线菌 价值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