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虚子的称谓是什么(凌虚子是什么)

2024-03-27 01:51:24 综合百科 投稿:爱你的玫瑰
最佳答案中国叫凌虚子的有名人物有二:刘泽恩,号凌虚子,又号一瓢道人,自名杨一笑。生卒年不详,宋神宗时期人氏,自云春分时所生。其人高逸不凡,狷狂放达,学识博杂,行事怪僻,每多奇谈异论。时人以之为异,是以为作传以记之,时人传其瞬时可通天贯地,且知过去未来。凌虚子,别

凌虚子的称谓是什么

1

中国叫凌虚子的有名人物有二:

刘泽恩,号凌虚子,又号一瓢道人,自名杨一笑。生卒年不详,宋神宗时期人氏,自云春分时所生。其人高逸不凡,狷狂放达,学识博杂,行事怪僻,每多奇谈异论。时人以之为异,是以为作传以记之,时人传其瞬时可通天贯地,且知过去未来。凌虚子,别名苍狼精,《西游记》中的角色,本是一只苍狼,与黑熊怪、白花蛇怪为友,得知熊罴怪的生日要开佛衣会特带两颗金丹去祝寿,途中被悟空打死,孙悟空又求观音菩萨变成凌虚子的模样,诓骗熊罴怪,夺回了锦襕袈裟。

孙悟空为什么坚持让观音菩萨变作灵虚子,原来她是一个女妖

2

唐僧的锦襕袈裟被黑熊精趁火打劫从金池长老屋里偷走,孙悟空前去讨要,不料黑熊精很厉害,孙悟空和他打了一上午加一下午,怎么都打不过他,只好去请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随孙悟空来到黑风山,走到山坡迎面遇到一个道士,孙悟空一棒子就把他打死了,原来这人就是昨天和黑熊精一块讲道的两个人之一,孙悟空认识他。

这人本名凌虚子,是如约来给黑熊精庆寿的,还带来了两粒仙丹。孙悟空见状灵机一动给观音菩萨献上了一条妙计,让观音菩萨变作凌虚子,他变作仙丹,哄黑熊精吃下后他从中便宜行事。

孙悟空这次的态度很强硬,观音菩萨若不听他的就撂挑子:

“菩萨若要依得我时,我好替你作个计较,也就不须动得干戈,也不须劳得征战,妖魔眼下遭瘟,佛衣眼下出现;菩萨要不依我时,菩萨往西,我悟空往东,佛衣只当相送,唐三藏只当落空。”

孙悟空为什么坚持要让观音菩萨变作凌虚子呢?原来这是一个女妖,而且是一个非常漂亮标致的女妖,观音菩萨变作她正合适。

原文描述观音菩萨变作的凌虚仙子是这样的:

“鹤氅仙风飒,飘-欲步虚。苍颜松柏老,秀色古今无。”

因为观音菩萨法力无边,兼有亿万化身,所以她以心会意,以意会身变作的灵虚仙子和其本人一般无二,连见过她两次的孙悟空也难辨真伪,为此赞不绝口:

“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

为什么说凌虚子是个女妖,因为原文至少有三处明证。

第一,原文说观音菩萨按照孙悟空的要求“变作凌虚仙子”,在西游记中仙子就是对女仙的称呼。王母娘娘带领一般人向佛前献礼时,她手下的仙女排序就是这样的:仙子、仙娥、美姬、美女。

仙子排在第一,因为是王母娘娘的侍女,所以肯定都是女子。后来太阴星君下界收回玉兔精时,和猪八戒有宿缘的霓裳仙子也下来了,也就是俗称的嫦娥仙子,她也是仙子。

第二,关于她的容貌描写,一句“秀色古今无”描绘的淋漓尽致,说明这个灵虚仙子不仅是女子,而且是个极其美丽的女子,风流倜傥、婀娜多姿。

第三,孙悟空赞叹“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按西游记中的惯例,凡是称作妖精的,一般都是女子,而且是漂亮的女子,白骨精是这样、蝎子精是这样、老鼠精是这样、玉兔精也是这样,长的丑的和男妖一般都叫妖怪。

观音菩萨不仅是智慧和慈悲的化身,而且自身形象极佳,当初兰盆大会上就有很生动具体的描写,她在诸佛眼里是如此的端庄美丽优雅: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警,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城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五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

正因为这个灵虚仙子容貌比较美丽,又比较有魅力,和观音菩萨气质形象有点相似,所以孙悟空才坚持让观音菩萨变作她,这样便于算计黑熊精,也体现了孙悟空自己的机智和聪明,可谓一举多得。

或许是全网最深入的剧情分析,《黑神话》究竟想要讲怎样的故事?

3

距离《黑神话:悟空》演示视频发布至今,已经过去一周时间。然而因为在此期间始终没有出现一个可以打动我的剧情分析,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演示画面回顾,第二个部分为剧情分析,最后一部分为结论,已经看过游戏演示视频的铁子们可以直接滑到第二部分。

Part 1 演示画面回顾

首先说一说那十三分钟的演示画面讲了什么。

一座破庙中,墙壁上绘着狮驼岭三妖残杀百姓的壁画,金翅大鹏鸟手握长绳,目光看向如坐火场中的和尚(从打扮来看疑似玄奘)。

而后画面转到一个长得像猴的老和尚,他独居在这破庙之中,缓缓讲了关于孙悟空结局的三种说法:

西游记结局,取得真经,获封斗战胜佛,从此留在灵山。死在西行路上,被另一只猴子顶包成佛。没有西游,孙悟空纯属杜撰。

长得极像猴子的老和尚

之后抛出游戏要讲的故事,“这个故事,要从一只金蝉说起”。

而后进入演示画面,玩家扮演一只来路不明的猴子,以七十二变化身金蝉,进入一群妖怪把守的地界。中间路上的小妖为狼兵和山匪,并且从他们口中得知,他们的头头是个叫灵虚真人的妖怪。

之后精英怪刀狼教头登场,看见主角后说:“又是只猴子?施主不如放下棍棒,也同我学些佛法。”

击败对方后,刀狼教头留下遗言:“莫非你就是大王说的那个天命人?”

击败刀狼教头获得法宝赤潮,得到新技能变身刀狼教头

之后玩家继续变身金蝉躲避小妖,而在前方道路上出现一个体格巨大的人面怪物,造型与和尚类似。

迷之和尚妖怪

之后土地公出现,为主角引路,并点明这里正是黑风山。

看着主人公,土地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像,真像。”

在指出观音禅院所在后,土地公回忆起昔年盛况:“当年也是香火鼎盛,可惜那场大火。后来,禅院又被重建了,可人心若是烧没了,修好一座破庙,又有什么用呢?”

接着来到观音禅院大门,土地公再次现身并点出BOSS身份:“后院那厮是黑风怪的道友,自称灵虚子。”

土地公

灵虚子

最后在主人公提棍走向灵虚子准备结果对方时,一根棍子拦下了他的攻击,棍子上书五个大字

——如意金箍棒。

孙悟空登场

Part 2 剧情分析

尽管游戏放出的细节较少,但假使与《西游记》原文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这篇文章试图解决几个问题:

故事的时间:故事一定发生在西游之后吗?灵虚子的身份:为什么只有它有名字?老和尚的身份:它到底是哪只猴子?主角的身份:孙悟空还是六耳猕猴?故事的时间

孙悟空500年前大闹天宫,唐僧西行取经耗时16年,而开篇讲故事老和尚所处的时间线,则显然是西游之后,也就是说故事发生的时间位于大闹天宫与老猴子讲故事之间。

游戏给出的另一个坐标点是土地公。

“可惜那场大火。后来,禅院又被重建了。”

这场大火出现于《西游记》第十六回,背景是观音禅院院主眼红唐僧袈裟,于是院中一个叫广智的和尚就献上一计,放火将唐僧烧死,这样袈裟就归院主所有了。谁想这让孙悟空听了去,故上天庭借了辟火罩,再助长火势,将观音禅院烧了个干干净净。

广智献计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时间线梳理:

时间线梳理

大多数分析贴认为故事发生在西游之后,但从时间线来看,故事同样有可能发生在火烧观音禅院到取得真经之间,也即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之前。

灵虚子的身份

灵虚子作为演示中唯一给出具体名号的妖怪,他的身份将成为推敲剧情走向的重要线索。

《西游记》中并无灵虚子其妖,但有一个仅一字之差,名叫凌虚子的苍狼妖。他带了两颗金丹为黑熊精贺寿,却在路上被孙悟空一棍打死,之后孙悟空化作金丹被黑熊精吞入腹中,就此解决了这个对手。

西游记中关于凌虚子的部分

而现下这头名叫灵虚子的妖怪,有两种可能。

a) 灵虚子就是凌虚子。

b) 灵虚子不是凌虚子。

b站不住脚的地方在于过于巧合,两头妖精都是黑熊精的道友,恰好都是苍狼。并且灵虚子手下的刀狼教头见到主角的第一反应是:“又是只猴子”,显然他曾经见过当年取经路上的孙悟空,或者至少听说过,那么b可以排除。

即灵虚子就是凌虚子。

那么为什么要刻意换一个名字呢?

第一种可能,是特地为了和《西游记》故事作区分,暗示玩家世人口口相传的“西游”是个假故事。

第二种猜测则比较可怕。首先游戏一开始出现的狼妖将灵虚子称作“灵虚真人”。

“灵虚子”显然是一个道家称呼,而“真人”在民间却可以用在佛门高僧身上。再者,刀狼教头见到主角之后说:“施主不如放下棍棒,也同我学些佛法。”教头显然是灵虚子手下负责教授小妖知识的妖怪,这个知识包括法术武艺,同样也可以包括佛法,可见灵虚子本人是个兼修佛道的妖怪。

摘自维基百科

再者,游戏里的灵虚子居住在观音禅院后院,而原著中的凌虚子却和观音禅院八竿子打不到一起,无论名号还是送上的金丹,都证明这位凌虚子是位修道的妖怪,而非佛法。

悟空质问观音

游戏中观音禅院虽然遍地骸骨,但却不见建筑有多么破败,反而院子里外的灯火都齐齐亮着,与外面栈道的年久失修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们继续回到《西游记》原文,孙悟空打死凌虚子后,变作贺寿金丹,再拜托菩萨变作凌虚子为黑熊精送上金丹:

观音化身凌虚子

在这个段落中,悟空看着变作凌虚子的菩萨问:“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

菩萨则答:“菩萨妖精,总是一念。”

摘自维基百科

这样一来,这个灵虚子的身份就不仅仅是头狼妖这么简单了,它与神佛存在某种密切的联系,甚至就是神佛本身。

此外还有两个可以佐证这一猜想的证据。其一是来自主创团队冯骥老师的微博配图:

图片转自微博@Yocar-冯骥

其二则是混剪中的一个场景,主角在一座石像前突然头痛倒地:

主角在石像前头痛倒地

这一场景想必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极为熟悉,正是悟空被念紧箍咒的样子。而纵观《西游记》全书,懂得紧箍咒的只有观音菩萨与唐僧两人。

石像左手结皈依印,獠牙外生,面目狰狞,右手握着的杵隐约呈现莲花状,而观音菩萨在佛教中正是手持皈依印。

换句话说,这尊石像雕刻的正是观音菩萨。

图片转载至维基百科

将视线从灵虚子和观音身上移开后,还有一个值得细品的细节,也即天兵天将。

这些杂兵在片尾混剪同样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是在一座废墟前:

天兵天将首次出现

图中最重要的信息是画面远处的石像,如同观音禅院小怪是狼妖,BOSS是苍狼灵虚子一样,BOSS与小怪存在某种一致性。而在这个场景中,小怪是天兵,战斗发生的场景是一座鸟身妖怪石像前,而那鸟身石像是不是与金翅大鹏如出一辙?

石像与金翅大鹏对比

这样一来,《西游记》中菩萨口中:“妖精菩萨,总是一念”这句话,似乎在暗示着妖怪和神佛本是一家,甚至本是一体。

老和尚的身份

接着就是片头和片尾老和尚的身份,先看和尚本人形象:

神秘和尚

和尚坐在佛像前,身后飘带无风自动,这或许就是修成正果的表现。而根据位置关系推测,被他坐在身下的“椅子”,十有八九就是破庙中佛像的佛头。从这里可以推测,他虽然是佛陀,却已经不信佛陀。

对于他身份的猜测无外乎三种:

a) 是孙悟空;

b) 是主角;

c)是主角和孙悟空之外的其他猴子。

在当前公布的情报下,(c)未免有些机械降神,这里不予考虑,仅仅考虑孙悟空和主角两种可能。在反复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我发现两只猴子的面部似乎有些许的不同:

三只猴子脸部对比

可以看到,主角和孙悟空虽然建模极为相似,但仍然有细微的差别。主角眉头舒展,鼻头比孙悟空更尖,并且上唇更凸出一些,表现出来就是一副恶势力模样,而孙悟空眉头拧成川字,鼻头更圆,而嘴角上翘。

对比之下,老猴子眉宇更像孙悟空,鼻子更像主角,而嘴部细节由于遮挡关系,没有办法看清楚。考虑到这些差距可能是因为观测角度不同而产生,于是查阅了团队人员的微博后,找到了一组原画图:

图片转载自微博@Wchen琛

对比原画发现,两只猴子确实长得不一样,他们的区别在于鼻子,嘴巴和面部毛发的分布,而额头的皱纹并不足以区分两只猴子:

主角的鼻梁更细而瘦削,嘴角向下,两腮毛发内收、边界清晰,嘴唇与眉头周围没有多余毛发;

孙悟空鼻梁更粗,鼻头更钝,嘴角朝上,两腮毛发外扩、边界杂乱,嘴唇与额头有若干细毛。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再将老猴子的原画加入对比:

图片转载自微博@Wchen琛

可以看到相较于孙悟空,尽管老猴子的鼻头似乎更加尖锐,但这是制作组的烟雾弹,老猴子鼻子上方细密的绒毛已经暴露了他的身份

——孙悟空!

也就是说,老猴子正是在观音禅院中,现身在主角面前的齐天大圣。

而在最后放出的实机演示画面中,老猴子的形象发生了较大程度改变,与人已经没有任何区别。这也暗示了我们一点:妖精修成正果后,外形就与常人无异。

若这一点成立,那么故事的时间线将确定无疑发生在西游进行过程中!

如果说孙悟空修成正果后,外貌就从妖变成了人,那么漫天神佛在成为神佛前又身在何处?

此外,老猴子身后多了一道飘带。如果将这视作人与神佛的分界线,那么让我们回到那尊令主角头痛不已的石像:

石像胸前佛陀

在它胸前的和尚身后,同样有飘带飞舞。

对比佛像与身后恶观音像,这似乎在告诉我们,背后那青面獠牙的怪物形象,正是神佛本来的样子。而同样的石像,在金翅大鹏所在场景处同样出现了。

真假美猴王:到底是谁的故事?

在进行分析前,我们先看看六耳猕猴到底是怎样一只妖怪。六耳猕猴登场于《西游记》第五十八回,手里同样拿一根金箍棒,唤作随心铁杆兵:

《西游记》关于六耳猕猴的描写

六耳猕猴不仅长得与孙悟空难分真假,就连被金箍所困这一点都如出一辙:

两个“孙悟空”都受制于紧箍咒

在了解了六耳猕猴的基本信息后,我们开始分析。

第一种猜测:主角就是孙悟空。

这对应的是开篇老猴的第二个故事,孙悟空死在了西行路上,斗战胜佛另有其人。而不知缘何重生的孙悟空,重走西游路,要打死一个个作威作福的妖精。而六耳猕猴此刻已经顶替了孙悟空,则在发现这一点后返回观音禅院阻止孙悟空下手。

而对于六耳猕猴睁开眼后的混剪场景,甚至有人猜测这是制作组精心安排,已经点明了整个故事的流程。故事就是孙悟空复仇记,倒走西游路,最终大闹天宫打他的天翻地覆的故事。

但我认为最后的混剪场景不存在时间顺序,原因是四大天王的两次登场:

四大天王初次登场

第一次登场想必大家都注意到了,但第二次由于没有露出全身,也许很多人无意识间将之忽略了过去。

四大天王第二次登场即在大闹天宫的时候。

在百万天兵远方,同样矗立着三个、甚至更多高大的神灵

这时也许有玩家会质疑,这三个巨神的盔甲和四大天王一点也不像啊?

那么让我们放大一些:

两个场景中巨神对比图

现在是不是一模一样了?所以在结尾拼凑场景里,四大天王一共登场两次,一次是大闹天宫,一次是在一片荒凉的大地上和孙悟空对峙。

那么问题来了,反复利用同一组BOSS,是不是一个野心极高的游戏制作团队会采取的办法呢?

我认为不会,既然如此可以猜测最后的场景混剪并不符合时间顺序,而仅仅是将当前有一定完成度的场景踩点拼凑到一起。

尽管不存在时间顺序,但如果主角是孙悟空,那么我认为依然会是一个类似的故事。

重来一次的孙悟空,目的是消灭与妖精无异,甚至本就是妖精的漫天神佛,而垂垂老矣的六耳猕猴所反映的就是这个故事的结局:

孙悟空成功了。无论佛像倒塌,寺庙破败,佛陀寿命将尽,都是因为原本的一切都已被孙悟空挑翻,六耳猕猴因此只能躲在寺庙里等待死亡降临,他的哭泣是哀叹自己的命运。

第二种猜测:主角是六耳猕猴。

这样一来就更有意思了,孙悟空的人物弧线为:反抗者-压迫者。他在大闹天宫时曾经一度是反抗者,然而被困五行山下五百年后,他选择占到了神佛的阵营,走完西行大道后,屠龙少年化身恶龙,然而一切过后,他却发现这是一场巨大的骗局,他已经满盘皆输。

好在这一过程里他碰到曾经与自己如出一辙的六耳猕猴,他将自己当年反抗的故事传承下去,化作火种,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后

至此,可以臆测出一个大致的世界观:

人类将虔诚的信仰乃至生命和灵魂奉献给神佛,换取庇护从妖魔爪牙下生还。然而却不知道妖魔正是神佛仍在大地上时的模样。

团队创始人员冯骥老师在一条微博中说道:“更多年前的烧烤摊,我们激烈争吵孙悟空成佛以后,到底干嘛去了。”

成佛后的孙悟空怎么样了?这是《黑神话:悟空》的起点。

他修成正果,化为人身,却被困在深山破庙,信仰崩塌,形貌枯槁,已是风烛残年之躯,只能坐在佛头上独自饮泣。

主角是六耳猕猴。眼下似乎是一个更站得住脚的推测。

可以佐证这一猜测的是另一则预告片,当中引用了出自漫画《孔雀王》中的一句话:“黑暗的真正力量,是知道黑暗悲伤的心。”翻了后四卷都没能找到这句话具体出现的位置,但黑暗在《孔雀王》中明确地指向继承天蛇王力量的主角的姐姐朋子。漫画讲述的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孔雀对应光明之力,朋子对应黑暗之力。生来就继承天蛇王力量的她,无从反抗自己的命运,最终成为天蛇王而要将世界拉入黑暗。

而放在《黑神话》的宣传阶段,则让人推测悟空对应的正是漫画中的朋子。他生而为妖,是黑暗力量的化身,无论最终如何反抗,终究还是堕入了黑暗(修成正果)。

而漫画最后光明与黑暗合二为一,则展现了第三种可能:

六耳猕猴也是悟空。

六耳猕猴象征光明,是反抗者;而孙悟空则象征黑暗,已经转变为压迫者。如果是这样,游戏最终的走向或许就是两个猴子合二为一。这样一来,对老悟空口中的三个故事又有了新的解读:

第一个故事是神佛告诉世人的故事,当中只有真善美和高大全,正义战胜邪恶。

第二个故事是悟空的故事,悟空修成正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身体中对应“反抗者”的部分却掉落在了西行大道上,他就此成为高高在上的佛陀,再也不关心人间疾苦。

而第三个故事则是真正的故事,根本没有西游,因此故事里死在行者棒下的灵虚子依然活蹦乱跳;而孙悟空这样的一个反抗者也只是落入海中的一块碎石,如他这样的人物不知有过多少,然而都只如叛逆期的少年,一旦长大了就重新回到与生俱来的命运之中,成为神佛,成为压迫者。

最后,本文内容纯属胡说八道,如有雷同,记得点赞。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称谓 凌虚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