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五堂功课,是哪五堂? 佛教讲的五堂功课是指什么

2024-04-15 12:20:25 综合百科 投稿:爱你的玫瑰
最佳答案佛教背诵的五堂功课指:1、楞严咒;2、弥陀经;3、八十八佛忏悔文;4、大悲咒十小咒;5、蒙山施食。另一说指:上殿、过堂、出坡、坐禅、诵经。近代汉地寺院通行的日常课诵“五堂功课”,是明末逐渐统一起来的。因为佛教在元代相当杂乱。明初稍加整顿,各寺的日常行事各各不同

佛教讲的五堂功课是指什么

1

佛教背诵的五堂功课指:1、楞严咒;2、弥陀经;3、八十八佛忏悔文;4、大悲咒十小咒;5、蒙山施食。另一说指:上殿、过堂、出坡、坐禅、诵经。

近代汉地寺院通行的日常课诵“五堂功课”,是明末逐渐统一起来的。因为佛教在元代相当杂乱。明初稍加整顿,各寺的日常行事各各不同。其后逐渐统一,成为定规,就是每日上早、晚两遍殿唱诵“五堂功课”。因此“五堂功课”是汉传佛教僧尼日常必做事项。

佛门“五堂功课”指的是哪五堂?

2

一、《楞严咒》

全名为《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出自《楞严经》。《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2622字。

二、《大悲咒》、《十小咒》和《心经》

《大悲咒》出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是观世音菩萨的根本法门。《十小咒》包括:《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佛母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净土真言》《天女吉祥真言》。《心经》出自《大品般若经》,由唐玄奘法师译。

三、《阿弥陀经》、念佛名

《阿弥陀经》由姚秦鸠摩罗什译,为净土三经之一。诵《阿弥陀经》和念佛名是发愿往生西方净土的修行。

四、礼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中五十三佛出自《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是娑婆世界过去佛;三十五佛出自《决定毗尼经》,是现在十方世界中佛。这八十八佛可以为众生作忏悔主,向八十八佛礼拜、忏悔可以灭罪。

五、蒙山施食

蒙山施食是于每日下午,取少许饭粒,按《蒙山施食仪》念诵,施食给饿鬼。

早殿的二堂功课有的寺院在平日只念一堂,在节日念两堂功课。晚殿的三堂功课,在一般寺院中单日诵《阿弥陀经》和念佛名,双日拜八十八佛、诵《大忏悔文》,蒙山施食是每日举行的。

晒蜡烛的法师——我听过的佛学小故事

3

在倓(tán)虚大师的口述自传《影尘回忆录》里,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扬州的金山寺,曾经有这样一位出家师傅,他的脑子有点笨,大家平日拿他开玩笑,他也无所谓,实际上他也不懂。南方的寺庙下过雨后潮气很大,僧侣们都拿经书出来晒。这位师傅是负责殿里香烛的,这时就有人打趣他,让他把大殿的香烛拿出来也晒一晒。他也不知道是作弄他,真就拿蜡烛去晒了!却没想过蜡烛在大太阳底下会融化。晒了一会,当他出去收蜡烛的时候,蜡烛都一片片摊在地上,蜡烛芯都露出来了。他也不懂,以为晒完了就是这样,所以他就把一根根的蜡烛芯收起来,再把那些融化的蜡烛油一块块挖起来,装在坛子里回收。到晚上点蜡烛,他就把蜡烛芯摆上去了。等维那(寺院中的纲领职事)过来一看——咦?今晚的蜡烛怎么回事?他回答说:今天我把它晒了一下就变成这样了。大家都知道这位师傅很笨,心想这回他一定要挨罚了。可是维那师还是有修行的,不好在大庭广众面前发作,心想,这人真是笨啊!大家开他玩笑,他被骗了还不知道,说他也没用。于是就对他说:法师啊!你这样聪明的人,留在这里太可惜了!谛闲**师在温州头陀寺开讲座,要最好、最聪明的人去,你应该去那里听经。

晒蜡烛的法师一听,信以为真,心想,原来我这么优秀!那我去听经。大家都在暗地里笑他,他也不知道,就打包行李,请了假,就到谛闲大师那里去了。

谛闲法师那里早已告诉客堂(寺庙里负责接待外人的地方),凡是来听经学习的,不管老少,一律好好接待,给他机会。但客堂见到这位师傅傻头傻脑,仍然很奇怪,就把他带去见谛闲大师。谛闲大师一问,他就把怎么晒蜡烛的故事搬出来了。谛闲大师一听,就发现这人资质太低,于是说:你能过来学习非常好!但学佛的资粮(佛教用以比喻善根功德)很重要,你要先常住行苦行,现在你去扫厕所。

晒蜡烛的法师不疑有他,就住下来,认真的扫厕所,反正别人不愿意干的事他都干,除粪、挑水、扫地、以后又行堂、擦桌子、洗碗、早晚在佛前拜佛,得工夫找人教给他五堂功课,一点闲空不留。刚开始也有人对他说:既然来学习,就要去听法啊!但他回答:老法师告诉我资粮不够,要在这里做。他就坚定信心,一做就是十几年。后来老法师说:你现在可以稍微来听听看。就这样,晒蜡烛的法师从刚来的时候大字不识,到劳动、学习,从每天学几句经,到每天学会几行经,后来竟成为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师。所谓“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因为谛闲大师是非常了不起的**师,经常到各地讲经。讲经的时候,万一老法师临时有事情,会找弟子当中最优秀的人做副讲。当时晒蜡烛的法师已经成为弟子中最优秀的,所以老法师带着他去讲经。虽然已经升为副讲,他也一直没有停止每天的行堂(即寺里的各种劳动)。往往在迎请这位法师时,找不到他,一看他还在斋堂里扎着围裙洗碗呢。

后来,这位法师还随谛闲大师去了金山寺讲经。老法师身体原因,要副讲来讲。于是,这位晒蜡烛的法师就在原来被人取笑戏弄的地方,讲经给大家听。而当时那位劝他走的维那还来伺候他,以前取笑他的人,也列座听经。本来在寺庙里,做到维那已经很不容易,但十几年过去了,维那还是维那,晒蜡烛的傻师傅已经变成了上座讲经的法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倓虚法师讲:学佛真义重在行。其实世间哪一件事不是呢?有了理想就要去努力,理想没有实现,是”行“还没有到位,坚持努力,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

谛闲法师(1858--1932):教通三教,学究一乘,为佛教天台宗的泰斗。一生著述宏丰,有《大佛顶首楞严经序指昧疏》等。

倓虚大师(1875-1963年):有”三虚“之称的三大高僧之一,在兴办佛教教育,建设佛教道场方面有突出贡献。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佛教 是指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