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的黑烟囱是什么_海底的黑烟囱是冒出的不是烟而是黑色液体被称为

2024-04-19 06:45:16 百科达人 投稿:爱你的玫瑰
最佳答案深海热液俗称海底“黑烟囱”,是**板块与海洋板块之间的火山口,有200多米高,形状与烟囱几乎一模一样,其附近的温度高达400℃。深海热液又可以被称为“热液硫化物”。“热液硫化物”是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海底矿藏。 高100米的海底烟囱冒出滚滚黑烟!40亿年前的远古生物从这

海底的黑烟囱是什么

1

深海热液俗称海底“黑烟囱”,是**板块与海洋板块之间的火山口,有200多米高,形状与烟囱几乎一模一样,其附近的温度高达400℃。深海热液又可以被称为“热液硫化物”。“热液硫化物”是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海底矿藏。

高100米的海底烟囱冒出滚滚黑烟!40亿年前的远古生物从这里诞生

2

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最大难题之一,不久前,NASA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重现了40亿年前海底生命的形成过程。这个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还可以为我们在地球以外的宇宙行星上寻找生命提供线索。40多亿年前地球诞生之初,地球处于冥古宙的“地狱时期”,地表布满火山岩浆,是一个炽热的岩浆球,之后岩浆冷却,凝固,渐渐形成海洋、大气和陆地。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地球的生命最初起源于海洋。

冥古宙地球表面模拟图

因此,科学家们此次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海底的热液喷口中,形成生命的基石,也就是氨基酸。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由蛋白质组成。从食物本质上来说,吃龙肉和吃驴肉,吃的都是蛋白质,没有区别。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约41亿年前的原生代,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例如:草履虫,衣藻,变形虫等。这时候,地球大气中还没有氧气,主要是氨气、氢气、甲烷和水蒸气。

原生代地球表面模拟图

原生代单细胞生物图鉴

显微镜下的变形虫

要重现40多亿年前生命的形成过程,我们只要重现当时的各种自然条件就可以了,科学家们认为海底生命形成的关键条件在于海底的一种奇怪的地质现象,海底“黑烟囱”,就是海床上的地壳裂隙,在这些裂隙上,地底的温水喷涌而出,与近乎冰冻的海水互相融合,给海水周围的有机物分子,提供了相互反应成为氨基酸的环境。就是下图中这些奇怪的黑烟囱,他们布满地球海床,冒出滚滚黑烟。这样的烟囱不仅在远古的海底,我们现在的海底仍有很多。

奇怪的生命工厂:海底黑烟囱,来源:维基百科

奇怪的生命工厂:海底黑烟囱,来源:维基百科

科学家在一个烧杯中,加入了模仿地球原始海洋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中有水,矿物质和开始形成氨基酸所需的“前体”分子丙酮酸和氨。他们把溶液加热到70℃,然后在烧杯底部接入一根可喷出热液的导管,形成与海底一样的“烟囱”,之后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液体中成功的形成了氨基酸。

在实验室中形成的微型热液烟囱的延时视频。就像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一样,自然通风口可以继续形成数千年并且长到几十上百米。来源:NASA

我们已经证实地球上海底奇怪的“黑烟囱”可以帮助生命形成,那在其他拥有海洋的星球上很可能发生类似的情况。例如,木星的木卫二和土星的土卫二,这两颗卫星在其地表冰层下,都有深度达到几百公里的液态水海洋,它们的海洋底部如果也有跟地球类似的“黑烟囱”,那么这些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木卫二欧罗巴地底海洋示意图,来源:NASA

土星的卫星土卫二,在太阳照射下的背景图,由卡西尼号拍摄。彩色尾巴是冰冷的颗粒和水的喷射物,它们从土卫二地表冰面下的海洋喷射入太空,喷射高度可达两百千米,是太阳系最大的喷泉。NASA未来的探测任务会在像土卫二这样冰冷的卫星上寻找海洋生物的成分。来源:NASA(非真实色彩)

不仅如此,未来,NASA在火星上的探测任务,可以采集回火星表面含有铁锈的土质样本,有可能会发现火星地表铁矿物和水在远古时期形成氨基酸的证据,倘若找到这些证据,那将表明很可能火星在远古时期也曾存在过生命。虽然现在我们还没有生命在其他星球上存在的具体证据,但这次研究结果帮助我们发现一个事实,在有海洋存在的星球上,生命产生的几率大大增加了,这从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缩小了寻找地外生命的范围,增加了我们找到地外生命的几率。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大家多多留言评论,还没有关注小编的,记得点关注噢,小编专注解说人文天文科学小知识,每日更新。

本文由小编【碧寒清】原创,转载注明出处,谢谢!拒绝剽窃,发现必究!

生命来自海底“黑烟囱”又有了新证据

3

深海激光拉曼光谱原位探测系统(RiP)在深海热液区原位探测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受访者供图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科学通报》(英文版)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一项科研成果——科考队员在2016年深海热液航次中,于西太平洋一处深海热液区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这也是全球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科学家分析认为,此次观测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气和有机组分,为生命起源以及初始有机质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启示。

何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又为何如此难以发现?记者采访了相关成果的完成方,请专家解疑答惑。

自然界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很罕见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一种特殊相态,即当纯态的二氧化碳温度超过31摄氏度、压力超过73个大气压时,二氧化碳将以超临界流体的形式存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课题组成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卫东介绍。

“超临界态的二氧化碳兼具气态与液态物质的特性,拥有较大的扩散速率和较强的溶解能力,可以极大地提高反应的速率,因此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反应。”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鑫说。

之所以在自然界中难觅其踪影,主要是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形成条件必须同时满足31摄氏度和73个大气压以上的温压条件,我们生活的普通场景中的大气压力仅有一个大气压,只有地球深部与深海洋底才可以满足这种极端压力条件。

“但以前的观测能力和取样手段,无法对地球深部的超临界态二氧化碳进行观测和取样。因为一旦取样或观测方式改变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压条件,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相态就会改变。”张鑫说,“近些年随着深海原位观测技术的提高,特别是深海激光原位拉曼光谱测量技术的问世,使得可以在不改变被测物温压状态的情况下,完成对被测物组分和结构的测量,这才得以在深海观测到自然状态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

孙卫东表示,正是由于在相关深海原位观测技术方面的进步,超临界二氧化碳才有被探测的可能。

深海热液区温压满足形成条件

而本次超临界二氧化碳被发现的地方,是西太平洋的深海热液区。深海热液又被称作“黑烟囱”,通常与海底岩浆活动有关,是一种海水被加热并与岩浆中挥发性物质一起喷出海底所形成的地质现象,温度可达三四百摄氏度,热液流体的喷发不仅向海洋释放热量,还带来了很多的金属元素和气体组分,孕育了丰富的基因资源和大量热液硫化物矿床。

1977年,美国“阿尔文号”载人深潜器在2500米深的海底发现,热液喷口附近竟然生活着密密麻麻的生物,并形成了基于化学能的生态系统。全球的热液区主要分布在洋中脊和弧后盆扩张中心,是海洋生命的起源之一。

据孙卫东介绍,西太平洋弧后盆深海热液区喷发的热液流体中通常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组分,这主要源于岩浆的脱气作用。而在此次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热液区,由于热液区深部不同物质相发生分离作用,热液流体中的二氧化碳组分发生了富集,并以纯二氧化碳的形式喷出海底,加上热液区提供了较高的温度、压力条件,使得二氧化碳能够以超临界态形式存在。

张鑫回忆道,在“科学”号科考船2016年深海热液航次中,研究人员利用“发现”号深海ROV机器人上搭载的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激光拉曼光谱原位探测系统(RiP),在深海热液区(海面以下1400米)发现了具有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喷发的热液喷口。利用深海激光拉曼光谱原位探测系统采集了大量原位拉曼光谱,确定了所测流体的组分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并使用自主研发的深海热液温度探针测定超临界二氧化碳喷口温度约为95摄氏度,实验室模拟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拉曼谱峰与深海原位测定的一致,进一步确定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相态。

氮的发现提示生命起源新可能

孙卫东表示,当前主流的地球生命起源的假说有两个,一个假说认为,地球生命起源于地球原始大气放电,另一个假说则认为,地球生命起源于深海热液系统。1953年著名地球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哈罗德·C·尤里与其硕士研究生斯坦利·米勒模拟原始大气组分把氢气、甲烷和氮气等放在抽成真空的玻璃仪器中,使用一个电弧放电,模拟大自然的电闪雷鸣,最终得到了组成生命不可缺少的蛋白质原料——氨基酸。米勒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并公诸于世,立刻引起轰动,世界各国科学家纷纷仿效。

“但是很多研究认为地球和其他类地行星的原始大气是以二氧化碳和氮气为主的。即米勒实验所用模拟大气组分与原始大气尚有区别。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深海热液系统是生命起源的场所。”孙卫东说,生物学研究表明超嗜热菌很可能是地球上生命的共同祖先,因此热液系统一直被认为与生命起源密切相关。但是热液流体中缺少合成氨基酸的关键元素——氮,这是早期生命起源于热液这一假说中最致命的问题。

“而此次发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还含有非常高的氮气组分。”孙卫东表示,这不仅解决了热液生命起源假说中氮来源的问题,同时具备诸多特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还为早期地球从无机到有机的过程提供了绝佳的反应介质。

张鑫介绍,此次发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拉曼光谱中还含有大量未知的拉曼谱峰,它们的归属表明,这些未知的峰大多与碳—氢、碳—碳、碳—氮、氮—氢有关,这证明深海热液区喷发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很可能含有大量有机物质。考虑到超临界二氧化碳在甲酸、氨基酸等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团队推测这些未知的有机物很有可能与氨基酸合成相关。

由此,该项发现也带来了新的生命起源的启示。“在形成月球的大碰撞之后,地球的原始大气逐步形成。此时的原始大气中含有数百大气压的水蒸气和超过一百大气压的二氧化碳,以及氮气等。在原始海洋形成后,当温压条件大于31摄氏度和73个大气压时,二氧化碳将以超临界流体相态存在,因此在地球表面存在超临界态的二氧化碳层。”孙卫东进一步解释,“在水圈与大气圈的交界面上,氮气和矿物微粒可以被稠密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所吸附。超临界二氧化碳、水、氮气在矿物颗粒的催化下,完成了从无机到有机的转化,并产生了生命体必须的氨基酸等有机大分子。”

本文来自:*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烟囱 海底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